第07版:国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天猎鹰”在刀锋上巡航
程 瑛 吴登峰 王庆厚

北海舰队航空兵某师是海军航空兵唯一的集侦察预警、指挥控制、战术数据通信、远程目标指示于一体的信息化部队。他们在牵动国家核心利益的海域上空巡逻、维权,被称为和平时期在刀锋上巡航的部队,未来海空作战的空中指挥中枢。

飞行员张君宝记得,1989年他来到这个师时,这支以老旧轰炸机为主力装备的部队,正面临向信息化、战略型的艰难转型。“从零开始,夜不能寐。”

为缩短改装周期,官兵提前赶到飞机制造厂熟悉情况。张君宝清楚地记得,改装时的基础理论考试,他准备了两支笔芯,两小时手不停,A4纸答了满满7页。

“我们的飞行员上来就在机长位置训练。”师长陈陆海说,训练也要精细化、智能化。在新装备陆续列装的过程中,滚动改装。

从上世纪80年代改装第一架某型巡逻机开始,这个师已经完成了5型信息化战机的改装。

接机之日几乎就是战斗力形成之时。每个环节都必须压缩时间。这样的提速,让海军的装备信息化建设向前大步跨越。

10多年来,这支部队华丽变身,实现了由轰炸机部队到侦察、警戒机部队,再到预警指挥、信息融合部队的转型。

改装意味着使命任务的重大变化。从改装巡逻机开始,外出执行任务常态化,宽阔而危机密布的海空,成为他们熟悉的风景。

师政治部主任汪昱说,部队全时用兵、全程用兵、全域用兵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而且它还是一支“种子部队”,以其摸索创造的训练模式,为海军航空兵“孵化”新力量。

老飞行员宫继宏难忘在南海的一次任务。上级只给了一个位置点,并不知道确切目标是什么,他们必须在100公里半径的区域内耐心搜索。

南海广阔而空旷,天气莫测,“寻找目标要从云缝里找。”宫继宏说。

发现目标,战机穿云而下,超低空飞行,眼前赫然出现的是某国的庞大驱逐舰。头顶是黑沉沉的云层,雨点打在机身上啪啪直响,通过左舷窗,机组人员拍照取证。突然亮光一闪,机上的人一惊:开炮了?原来那是驱逐舰射来的灯光。

“对方没想到我们能发现他,我们也没想到是这么个‘大家伙’。”宫继宏说。每次搜寻目标,飞机都要加满油,连续飞行七八个小时,发现目标后必须下低空,“把目标拿回来”。

“这支部队一直处于直面外军的准战时状态。”北海舰队航空兵副政委杨志亮介绍,因为常态执行东海、南海方向的战备巡逻任务和维权斗争,这个师直接与外军的军舰、飞机近距离对峙交锋达200余次,他们的探查结果,常常会成为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手中的铁证。

在东海,这个师的飞机每次巡逻升空,都有不同国籍的飞机前来挑衅。这个师的飞行员会依法据理力争,沉着应对,并及时拍照取证,展示国威军威,

巡逻机经常与外军飞机遭遇,有时甚至被四架外军飞机围绕,对方与我机伴飞甚至长达一小时之久,还会做出攻击动作。张君宝说:“我们不退缩、不冒进,严格遵守海空规定,据理捍卫海洋权益。”

杨志亮说,随着未来海战场的拓展,预警机已成为提升海军作战能力的倍增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