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乡创业激活宜业的田野
乔金亮

《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日前出台,这调动起了很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情。返乡创业已不是首次出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就有一波返乡创业潮。然而不同于2008年时因就业机会减少而被动返乡,眼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有新的特点,也让人们对其寄予厚望。

以往,不少人以为创业是城里人的事,农民工只是创业带动起来的就业者。如今,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具有了更多的优势,不但懂得了技术、积累了财富、开阔了眼界,还有了一定的管理和市场经验。返乡后,他们除了农业、服务业以外,还有不少人从事公共事业,促进整个县域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有人说,相当一部分人返乡只是开个商铺,或开个低端作坊,或从事低端服务业。但返乡创业不怕摊子小、不怕起步低。诚然,返乡创业不少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自然资源加工利用上,多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对他们来说,门槛低、模仿容易,风险也低。不是所有创业者都有在一线城市试错的资本和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特点、匹配自己项目的地方去创业不失为明智之举。

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时机相契合。中西部地区发展环境的改善,县域经济内消费实力的增强,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不能只看到大城市的资源,却忽略了中小城镇及乡村的优势。在经济新常态下,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相反,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可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数据显示,农民工务工就近就业的比例在持续增加。

随着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期盼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从第一代农民工到今天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理解和依赖也有所变化。更多农民工怀揣梦想,不仅有物质追求,还希望实现个人价值。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不仅是农村带头致富的领头人,更是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推动者。农村劳动力由单向输出向双向流动转变,对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

创业者只有了解市场,具备风险意识,提高自身能力,才能走得更远。对于2.74亿农民工中的数百万返乡创业者来说,尤其如此。应当看到,县乡村的很多条件不如大中城市,创业机制跟不上,资金需求难满足,基础设施待完善。一些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尚待健全,审批、办证、贷款环境差强人意。针对此,《意见》为返乡创业者创设了诸多利好,比如简化了审批手续“降门槛”,减征了税费“降负担”,加大了财税支持力度并搭建创业平台。

据测算,经济增长率每变动1%就关系到上百万人的就业岗位。但国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并不是简单地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的举措。返乡创业的重点不只是带动了多少投资、增加了多少GDP,更要关心解决了多少农民就业、为农村社会带来了多少福祉。经济转型期,必然要把经济的活力往下延伸,增强县乡村居民的获得感。

“田园将芜胡不归?”农村空心化背后伴随着众人的乡土情结。“此心安处是吾乡。”正是一种情感的维系,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工回归,在追求自身经济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让这片故土重焕生机,成为宜居的乐土、宜业的田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