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是创业者中最鲜活的力量。从去年开始,“90后”创业者受到资本市场热捧,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年轻是他们的标签,更是他们创业的资本。然而随着小项目逐步发芽、开花,这些年轻人也感受到了压力,年龄优势正在消失是他们共同的体会。昔日懵懵懂懂就被时代大潮推着前进的他们也开始像成熟的企业家一样,去思考和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
锐波科技创始人兼CEO孙宇晨出生于1990年,是中国“90后”创业者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年轻的互联网金融创业者”,他却笑言自己的年轻饭最多再吃两年,以后的论坛就会请“95后”了。而且随着公司估值的上涨,投资人更看重公司业绩,压力也很大。“以后资本市场会把我当成真正的企业家去评判,不会再因为年龄有什么‘红利’了。”孙宇晨说。
出生于1989年的西少爷创始人兼CEO孟兵则已经被更年轻的创业者称作大叔了。他说与自己刚创业时相比,目前很多O2O企业的创业思维和创业方向更丰富,自己现在只能理解20%甚至更少。同样做餐饮的伏牛堂创始人张天一认为,心态年轻就行,“之前颠覆别人,现在眼看着过几年就要被别人颠覆,创业者一定要保持学习和跟自己较劲的精神。”
紧迫感和危机感背后折射的,是年轻创业者在快速成长的同时遭遇到的“成长的烦恼”。为艺科技CEO严伯钧说自己这一年遇到了各种“坑”,想提醒创业者的是,与互联网相关的创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和技术总监。“有一句话说得好,万事俱备,只欠码农。在互联网创业热潮下,人才是非常抢手的。”严伯钧说。
在公司做大的过程中,要不要出让股权进行融资,也是创业者纠结的问题,自己辛辛苦苦做的项目,不舍得出让似乎是人之常情。量化健康科技CEO赵柏闻就从没进行过股权融资,他现在觉得这样未必是好事,最近打算也进行一轮融资。“首先融资是定价,没有进行过股权融资就无法对公司进行合理的估值。其次股权融资可以带来更多资源,通过把对于公司的预期分享给拥有我们认同资源的人,共享一个未来。”赵柏闻说。
对此,孙宇晨也认为,创业者一定要避免格局很小的心态,不愿出让股权进行融资,“我的投资人,10个手指都数不完,只有把盘子做大,引进来更多的人,才能一起把游戏玩大。”
在是否进行融资上达成共识后,产品做到什么程度可以融资、如何融资等一系列问题随之摆上桌面。孙宇晨和他的锐波科技已经接受了3轮融资,他自己总结了一个互联网领域的融资规律:天使轮看人,A轮看产品,B轮看数据,C轮看收入,D轮看利润。
孙宇晨说,目前国内绝大多数“90后”创业者刚进行完A轮融资,开始着手准备B轮,未来3年将是绝大多数“90后”创业项目能不能存活下来的关键时期。
伏牛堂餐饮文化公司创立一年有余,已经拿到了真格基金、IDG投资等多项融资。张天一说,自己见过3种投资人,一是一次付出就要见到回报,二是为了做业绩不分青红皂白乱投资,三是有耐心有眼光,认准创业团队并愿意陪伴他们成长,甚至花钱让他们交学费。“最后一种是我最喜欢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