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船级社、研究院、学校……,与海上平台有关的最优质要素都聚集在这里了,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必然是最优质的。”说起公司建造的海上工作平台,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市场部品牌管理经理潘细录非常自豪,“从项目设计、建造,再到调试,每一个环节都留下了‘中国制造’的印记。”
优进优出,让烟台海工挺进世界海工俱乐部。
优进优出,也是烟台发展的思路。
2014年,烟台市完成生产总值6002亿元,同比增长9.1%。另一个数字更让烟台骄傲:烟台市万元GDP能耗为0.6吨标准煤,为全省最低。烟台不求快速,不赶时髦,在选择产业与布局区域之际严格遵循一条不成文的原则:不“优”不得进烟台。
这是现实对烟台的要求。早在1400年前的唐朝,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烟台地区登州港,就是日本、朝鲜遣唐使的最早登陆点和居住地。后来,登州港衰落了,曾是我国北方3大港口之一的烟台被无锡、苏州等城市甩到身后。烟台人渐渐明白,要想突破发展瓶颈,就要以最低消耗产出最优效益,“优进优出”就成为烟台的自然选择。
一个个精挑细选的项目,就是烟台实现“优进优出”的具体支撑。随着烟台与“一带一路”64个沿线国家建立贸易往来,一批批烟台企业不约而同地达成共识,以“优进优出”的心气,在“一带一路”沿线谋求新的发展空间。
化工项目经常被人们与能耗大、重污染画等号,万华烟台化学工业园却用“能耗最低,质量最好”的MDI生产技术证明,只要技术、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化工项目也能成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工程。当老牌国企万华集团克服种种困难,收购匈牙利宝斯德化工项目时,很多人一度难以理解,而在总裁丁建生看来,收购不仅仅是资本输出,更重要的是技术输出、管理输出和文化输出。通过一系列的输出整合,在欧盟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万华悄悄实现了扭亏为盈,正努力把万华工业园建设成中国企业融入欧洲产业分工体系,进而引导国内企业步入中东欧市场的重要基地。
老企业优进优出当先锋,新企业也不甘落后。中航林业中标的首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区,既是森林采伐、加工、运输、销售园,也是区域招商主体。今年5月8日,中航林业招商的50万吨纸浆项目在莫斯科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会形成纸浆—粘胶纤维—纺纱国内外一体化产业链,进一步带动园区产业向纵深发展,提高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中航林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晨告诉记者。
优出又反过来推动优进。烟台市以创新和转型升级,优化了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尤其是注重扩大农产品检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核电设备制造等产业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及设备的进口。
历史如镜,不仅鉴照过往、印证当下,也让未来更加清晰。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航地到“一带一路”新版图上的节点城市,探索如何在“一带一路”上踩实脚印,烟台已经通过“优进优出”的实践获得宝贵经验。“融入‘一带一路’,必须注重文化相融、人心相通、开放包容,才能避免南橘北枳,实现共生共荣。”烟台市委书记孟凡利说。
借势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谋划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良性互动,引导企业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优进优出”。稳健的烟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