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寻“息怒”的解决路径
许 滔作

一段时间以来,因怒气而引起的各种纠纷和暴力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何从社会成员自身、从社会乃至法治的角度,遏制这些行为的发生?《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对法学专家、心理专家、专科医生等进行了采访。

尚法崇德是止怒良方

本报记者 李万祥

“目前我国法律对‘路怒症’引发的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其实并不低,关键是要严格执法。”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余凌云教授认为,在未来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改中,可以考虑加大后果恶劣的“路怒症”交通违法行为法律责任,比如采取吊销驾驶证或终身禁驾等处罚方式。

对常见的“路怒”交通违法行为,我国法律已有明确规定。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遇有前方车辆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不得借道超车或者占用对面车道,不得穿插等候的车辆。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在道路同方向划有2条以上机动车道的,变更车道的机动车不得影响相关车道内行驶机动车的正常行驶。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章完整地规定了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但却没有细化对‘路怒’这样的交通陋习如何进行处罚,这体现了法律的滞后性。”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唐菊雄建议修订交通法律法规,将交通陋习的处罚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净化道路安全环境。她还认为,要建立完善的交通管理制度,推进监督机制,放大管理网络。

生活中,很多交通违法行为都发生在摄像头之外。对此,余凌云建议,应改变目前的执法方式,让交警执法动起来,划片巡逻,从而更好地维护交通秩序。同时要加强公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倡导文明驾驶,安全出行。

唯有定分,方可止争。其实,社会上许多纷争和暴力现象以及群体性事件都是因怒而起,“路怒”只是其中一种。人们往往因怒结怨,进而以怒制怒,以怨报怨,把法律法规抛之脑后,“忘”法而行。专家分析认为,畏上、畏权、不畏法的社会心态,对秩序规则的漠视,往往是酿成大错的重要原因。

“对公民而言,法治不只是规则和条文,还应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信仰。”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认为,当前,社会上各种不同利益诉求以暴力激愤的形式出现。一方面与目前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欠缺和不畅有关;另一方面是人们法治观念不足的表现。

如何疏导危害公共安全的怒气、戾气?专家建议,除去适当的心理调节、保持心平气和之外,还应当树立秩序规则意识,以法律法规为行为准绳,尚法崇德,依法行事。

以正面态度看待事物

本报记者 姜天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公共场所的易怒情绪主要与人们对情境或事件的认知或解释有关。如果把某事件或情境解释为对自己的冒犯,或对自己有敌意,或者阻碍自己的行动,就会产生怒气,甚至怒火万丈。”谈到近期因怒气而酿成的几起恶性事件,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齐建芳说。

生活中,尴尬之事时有发生。“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齐建芳说,比如,A车在行驶中被B车剐蹭,B车没有任何反应,扬长而去。这时,如果A车司机认定对方不想负责任,故意想跑,就会很生气;而如果A车司机认为只是轻微剐蹭,可能对方并没有察觉,并不是故意逃逸,就不会大动干戈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长期的易怒性与A型人格有关。”齐建芳介绍,A型行为模式是一组人格特征的组合,主要包括时间紧迫性、竞争性、好斗急躁。

“易怒情绪也可能与个体的不健康的自尊有关。”齐建芳说,自尊是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及相应的体验,简单说,自尊是一个人“我有多好”的感觉。自尊有真正的高自尊和虚假或虚弱的高自尊之区分。虚假高自尊的人内心深处极度渴望他人的尊重和关怀,这些自视过高、总认为别人没有给与他们足够尊敬的人容易产生愤怒情绪和行为。另外,过度自恋的人对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持有过分夸大、不现实的看法或评估,一旦知觉到被人轻视,就会愤怒。

易怒情绪是一种社会疾病,不仅影响他人,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更影响了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如何控制或调节这种不良情绪?齐建芳建议,应改变对情境或事件的评价与解释,从而改变自己的情绪体验。要加强对自己思维的监控或反思,避免消极的自动化思维。比如,他是故意冒犯我的,他是有意的,相反,应提示自己从现实的多种可能性去分析问题,例如,他对自己的冒犯可能是无意的,等等,从而降低甚至消除愤怒。

社会技能练习也尤为重要。如,学会换位思考,避免自我中心,把自己置于对方的位置等。再如,管理自我对话,在愤怒情绪开始时就能自我意识到,然后放松,告诉自己“现在我需要一点冷静和平和”等。

人总是处于压力之下就会耗竭心理的资源和能量。如果心情很放松,遇到像堵车被插队等情境时,心理资源可以理性对待该情境,自制力或自控力提升,就不容易产生失控的愤怒情绪和行为。因此,应该学会管理自身压力。

对于前面提到的A型人格,要特别注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降低时间紧迫感,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享受一下放松状态;竞争心减弱些,遇事要随和、宽容。总之,用积极情绪替代消极情绪;退而求其次,你还可以选择用无害的方式表达愤怒。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本报记者 吴佳佳 通讯员 郭丽萍

是什么原因导致“路怒症”乃至许多因怒气导致的失当行为?对此,我们又该怎么办?《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

“排除天气等客观原因,都市人沉重的工作生活压力、车主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包括个人性格特质等,都是‘路怒症’的潜在原因。”王彦玲认为,由于人口日益向大城市集中,随着生存压力的增大,人本身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日渐拥堵的交通现状不断强化了驾驶员的焦虑感,使负面情绪上升,遇到一点小摩擦就失控。此外,“路怒”现象与人的性格关系很大。有一种人属于冲动性人格,遇到一点不如意的小事情就不能忍受,继而引发语言甚至行为上的冲动。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驾驶员在车子里很难被人看到,并且行为没有束缚,更容易暴露出负面情绪和自己的性格特点。有些人就会将愤怒与攻击投射到外面,对其他人表现出很强的敌意,进而保护自己内心世界的安定。

王彦玲介绍,除本身有情绪和精神疾病的驾驶员外,医学界对“路怒症”并没有相关临床研究与诊断学归类,严格来说这还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疾病。但是,“路怒症”的爆发,往往与交通事故本身无关,主要是心理作用的结果。“路怒”司机在冲动的情绪下驾驶,给交通安全和自身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此外,长期处于易怒状态还会造成情绪障碍、免疫力下降等负面影响。因此,建议每个司机要有自我认识,结合自身情况查看是否有“路怒”倾向,加强自我调控,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远离‘路怒’需学会管理情绪,增加自身修养。”王彦玲说,车主要自觉改善自己的个性、矫正心态,提高爱和宽容的能力,提高静心的能力。开车上路避免坏情绪伴随的方式有很多种,王彦玲建议,驾驶员一旦觉得心烦气躁,不妨多做几次深呼吸,或开窗让新鲜空气进入车厢,或听比较轻松的音乐,或将车停在路边稍事休息。此外,开车过程中如果产生愤怒情绪或者感觉受到了别人的侮辱,应学会及时调整心态,更多地为其他人着想。如果长期感到焦虑,在饮食上也要多注意调理:吃清淡饮食,少吃油炸和甜腻的食物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