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宝坻区:
无土育秧推广快
本报记者 武自然

5月的津沽大地一片生机。天津产粮大区——宝坻区八门城镇的育秧大棚内一片翠绿,一棵棵水稻秧苗挺立在塑料托盘内生机勃勃。“无土育秧这种技术已经试验了两年,今年开始面向市场全面推广,早就都预订出去了,根本不愁卖。”天津宝坻区振兴禾苗培育专业合作社的董事长李方高兴地告诉记者。

无土育秧不算是新技术,但关键是要育出的秧苗适合当地土壤,成活率高。2010年,李方从江苏怀安华西村引入了这项技术,一直在自家的稻田里试验,而村里的乡亲们并不看好更无人敢买。但随着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无土育秧的优势也日益体现。

“现在播种、插秧、育苗、收获都实现了机械化。这就要求秧苗质量好、产量高、成本低,能快速播种。”李方在种植棚里告诉记者。李方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用土壤育秧需要占用大棚和土地,还要有农业知识的技术员专门看管灌溉,综合成本约每盘3.8元。而无土育秧,则是用营养液来培育水稻秧苗,更易于大面积集中种植,综合成本才3.2元,而且亩产也比较高。最重要的是农户订购完后,即可以出门打工,到期直接通过插秧机栽种到土地中,节约成本和人工。

如今,向李方订购秧苗的农户越来越多,李方无土育秧的种植量已经达到了21个大棚,比2014年扩大了2倍,采用无土育秧的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5600亩。当谈到后续的发展时,李方表示明年将把种植大棚的数量增加到60个,将秧苗卖到北京、承德、唐山等地。在插秧的稻田边,天津市宝坻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技术推广员贾子玉告诉记者,“现在的无土育秧还是通过营养液的传统方式来培育。在不久的将来,秸秆将成为培养基用来培育秧苗,那将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的难题,更能变废为宝,目前宝坻区已经试验成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