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不光看楼高不高,还要看水清不清、山绿不绿。”这就是老百姓对发展的理解。这种理解,在拥有一山一河一湿地的深圳市坪山新区找到了注解:推行“河长制”,引导坪山河流域实现城市、生态、水的协调发展;建立“低冲击开发”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把尊重自然、结合自然的理念运用到城市开发和管理领域,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城市、文化发展同步布局、同步推进。
推行“河长制”
以保护促发展
马峦山坐拥深圳众多“人文自然之最”,这里有深圳最大的郊野公园、最大的瀑布、最大的禾雀花群落,也拥有最纯净的空气和最完好的客家古村落。马峦山由大规模原生态群山组成,植被浓郁,藤蔓横生,溪水清澈见底,谷内因激流冲刷产生形态各异、犬牙交错的奇石,被“驴友”称为“徒步天堂”。发源于马峦山的坪山河,是东江水系淡水河支流,自西向东贯穿深圳市坪山新区,境内流域面积129.4平方公里。
依托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坪山新区被选为住建部和深圳市共建的低碳生态示范区。“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系统化推进,深圳市与坪山新区共同编制了实施方案,引导坪山河流域率先实现城市、生态、水的协调发展。”坪山新区河流域综合办副主任卫生宏告诉记者,主要以“源头防控、强化治理、生态恢复”三方面开展水土涵养、雨洪分流、建设项目雨水综合利用、污染物管理。同时进行雨污分流、截污系统完善、污水深度处理、预留初期雨水处理设施用地,并以生态河道、湿地生态园、生态补水、河流城市一体化设计等措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坪山河流域治理是我们当前最关心的生态环境治理重点,以河流治理为核心,我们把土地开发、投融资和产业升级几方面工作整合对接起来,希望探索出工业化城区河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卫生宏称,坪山在深圳市率先推行“河长制”,由深圳市委领导担任坪山河“河长”,坪山新区各级领导分别任7条主要支流河长,强力推进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目前已完成广东省下达的两河流域污染整治年度任务,坪山河上洋断面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41.2%,是2013年以来的最大降幅。根据规划,到2015年底,坪山河支流河道范围内旱季污水收集率将达到87%以上,交接干流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水平,支流两岸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到2017年底,坪山河支流河道范围内旱季污水收集率达到95%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变。
“低冲击开发”
以绿色促效益
坪山新区作为后发区域,也作为深圳可开发土地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是推动深圳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杨绪松告诉记者,坪山探索在发展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低冲击,甚至是“零”冲击,不走“开发—污染—治理”的老路。
为此,坪山新区制定低冲击开发和低碳生态城区建设方案,优化空间结构。“低冲击开发”的核心就是把尊重自然、结合自然的理念运用到城市开发和管理领域,使得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城市、文化发展同步布局、同步推进。
“我们制定了产业转型升级‘1+6’系列文件,建立倒逼机制,推动企业落实清洁生产。”坪山新区城市建设局副科长蒋宇说,同时严格执行重污染企业末位淘汰制,采取资金补助、联合执法等措施淘汰27家重污染企业,通过“腾笼换鸟”等方式引进24家高新技术低碳生态企业。目前,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2家,产值达611.64亿元,所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09年不足30%上升到61%。
“我们在深圳市率先建立起碳排放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引导企业开展低碳生态、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蒋宇指出,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将100%执行节能审批标准,并至少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国家一星级或者深圳市铜级标准。截至目前,已经获得绿色建筑设计的认证项目有10个,累计建筑面积约151万平方米,拥有深圳市首个国家二星级认证的工业绿色建筑,有“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称号1项和“深圳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3项,获“广东省宜居社区”称号的宜居社区17个和省、市级绿色校园18个。
坪山新区还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绩效考核,构建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经济社会评价体系。杨绪松表示,要让“软”政绩“硬”起来,让“隐”政绩变成“显”政绩,把又好又快地发展变成内在驱动力。
“实现幸福感”
宜业更宜居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家园宜居亮丽。”杨绪松告诉记者,坪山新区的生态建设目标是打造天蓝地绿水碧的发展样本,建设更加健康、更具品质、以“实现人的幸福感”为取向的第二代生态城。
“环境空气质量事关群众身心健康,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我们推出大气治理47条举措,对大气污染进行综合防治。”蒋宇说,具体举措包括工商业锅炉整治、餐饮业油烟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以及打造绿色交通、抑制工地扬尘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坪山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8天,优良率达到89.5%,位居前列。
同时,垃圾减量分类试点示范工作从源头减排、分类收集、综合利用等多途径实现建筑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政府投资项目中必须使用绿色再生建材产品,并鼓励相关建设企业推广应用再生材料。在学校、餐馆、居民小区等30个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建立日处理量20吨的餐厨垃圾预处理中心,满足现有餐厨垃圾处理需求。
为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低碳生态、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坪山新区先后编制并发放了《低碳生态生活手册》、《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区市民倡议书》等系列指导手册,营造政府、企业和社会共管共治的氛围。同时强化环境执法,2014年出动4689人次,检查2469厂次,开展坪山河、龙田河水质达标专项检查、国控污染源减排专项检查、环境灾害风险排查、雷霆行动等专项行动18次,查处各类违法排污案件61宗。运用司法力量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
湿地生态园放飞心灵
走进深圳市聚龙山湿地生态园,只见道路两侧和山坡上长满了蒲桃、乌墨、阴香、香樟等乔木。在南方温润的冬日暖阳下,燕子湖、茶舍、雕塑台、老人活动场所、儿童娱乐场在安静地等待游客到来。在这片有着郊野原生态风景的生态园,都市人可以惬意地放飞心灵。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生态园有多个功能区,可以水上休闲,也可以山林观光、花田劳作。这里规划了湿地观鸟区,游客可以看到画眉、大山雀、喜鹊、白头鹎、珠颈斑鸠、赤劲鸭等禽鸟类。市民可以在此租用小型花田,带家人感受劳作的快乐。同时,园内设有自行车租赁点,配置40部山地自行车供游人骑行。
一位游客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生态园的龙文化元素。这里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独具特色的“龙”建筑,直至山顶的九龙顶广场。她和伙伴们来这里游玩的一个乐趣,就是搜寻隐藏在园内的各种“龙”。
据介绍,聚龙山湿地生态园总占地面积64.1万平方米,除用于观光休闲外,一项重要的功能是开展污水深度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美化城市景观的同时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坪山新区发展。
此外,这里还设置了科普教育基地,使游客获得湿地相关知识,加强湿地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