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读者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4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耕地撂荒现象不容忽视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耕地撂荒现象在许多农村普遍存在,不仅造成了当地耕地资源的浪费,还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亟须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据笔者对山西省长治市部分乡镇调查分析,造成农村土地撂荒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成为许多农民的普遍心理。二是农业生产成本高。尽管国家不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但农资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连年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升高,致使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三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外出。部分耕地由于生产条件较差,土地流转困难,无奈之下被迫撂荒。

不断盘活撂荒土地,已成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一是要提高规模效益。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按照“稳制活田、自愿有偿、集中经营、自负盈亏”原则,组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确保农户务工收入和土地收益的两头稳定。

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的山塘、水库实施租赁经营,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壮大职业农民群体。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同时,积极吸引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培养种养业能手,大规模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兴村。

四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认真做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基础上,引导土地向涉农龙头企业、专业种养大户集中,鼓励农民群众通过联户经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提升农业的产出效益。

(山西省壶关县 李宏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