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招聘信息真假难辨、合法权益难以确定——
“野”招聘隐患多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郑州的一处街头劳务市场,贴满招聘小广告,吸引了不少求职者。
本报记者 夏先清摄

临近毕业季,正是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谋职就业、各用人单位引才招贤的高峰期。在郑州市的河南人才市场附近,却有一个自发形成的街头劳务市场。据了解,当地有关部门虽多次要求取缔这个非法劳务市场,但一直未果。记者走访发现,该市场里的“野”招聘还异常红火。其原因何在?

在郑州市经二路和红旗路的交叉路口,与河南省人才市场隔路相望的地方,有一个自发形成的街头劳务市场。3月27日,记者来到这里发现,对面的人才市场大门紧闭、冷冷清清,而街头劳务市场的墙上却密密麻麻地悬挂着写满各种各样招聘信息的小纸牌。不少中介热情招徕着过往的路人,三三两两的求职者认真浏览着纸牌上的各类信息。

记者刚一走近,就有不少中介马上凑过来:“是来找工作的吗?俺是中介公司的,不需要交中介费,就能为你提供最全面的信息,帮你找到理想的工作。”听上去似乎蛮有诱惑力。

前来街头劳务市场求职的某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刘告诉记者,他学习的是机械制造专业,由于近期的招聘会相对往年有所减少,为了解更多信息,尽快实现就业,他决定到这里来碰碰运气。当记者问及在这样非正规的街头劳务市场找工作,如何鉴别真假招聘信息、自身的就业安全如何保障时,小刘笑着说:“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我相信自己还是有一定的鉴别能力的。”

果真如此吗?一位来自河南商丘的站街求职者向记者透露,自己曾经就受过街头劳务市场的骗。当时,他从老家大专毕业后来郑州找工作,刚走进这个街头劳务市场,便有一名中介人员主动找到他,说可以提供某大型企业的正式工岗位,月薪达4000元至5000元,只需向该企业缴纳一定的保证金立马就可上班。

他说,当时自己很心动,立刻交了保证金就跟着这位中介走进了其所说的“大型企业”。他干了一段时间才发现,那家企业只是中介口中“大型企业”的一家服务外包工厂,干的也不是什么正式岗位,“与当初承诺的完全是两码事。”当他要求退还保证金时,企业却以“主动离职”为由拒绝退钱,他只能自认倒霉。

记者以企业招聘负责人的身份向街头劳务市场的刘姓负责人咨询招聘流程。该负责人热情地邀请记者到他负责的摊位发布招聘信息。“来俺这里咨询的人特别多。”刘某翻开手上的笔记本,向记者展示了上面登记的求职者信息。

他还告诉记者,在他们这里发布招聘信息,一块纸牌一天的费用只需要50元,就算专门设置招聘摊位,一天也只需100多元。如果到对面的人才市场里去招聘的话,则需要300多元,而且“只给发布3个小时”。

记者连续走访了几个招聘摊位发现,来街头劳务市场应聘者并不需要支付中介费用,街头劳务市场的摊主只向招聘单位收取信息发布费。而一路走下来,没有一个招聘摊位要求记者提供公司相关资料,更没有一个摊位向记者提出要与应聘者签订相关劳动合同。可见,街头劳务市场对企业提供的招聘信息根本不把关。

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街头劳务市场悬挂的招聘信息广告牌至少有100多块,按一块50元计算,这个街头劳务市场一天的收入至少在5000元以上。

据了解,针对街头劳务市场站街招聘的现象,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曾经多次发出警示,提醒求职者,马路上的非法劳务市场属违规存在,其目的就是为了谋取利益,不仅求职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而且用人单位也很难招到真正需要的人才。

【采访手记】

政府部门不能光想着如何取缔街头市场,而应好好想想为什么街头劳务市场有市场、有需求。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将行政事业单位推向市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人才市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让市场的供求关系起主导作用,用全方位的信息和高效的服务,才能将街头求职人员吸引到正规的人才市场中来。做到了这一步,政府部门需加强监督管理和政策性指导,集中力量对人才市场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管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