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让更多百姓满意
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要内容。在政协妇联界委员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会前,吴海燕委员(右一)就全面深化改革与其他委员交流探讨。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3月6日上午,人大云南代表团在驻地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余秀芝代表(右,傈僳族)早早来到会场,就发言稿与同团的方连英代表(左,彝族)交流。她们同是来自基层的少数民族代表,尽快让家乡摆脱贫困是她们共同的心愿。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兼顾,真抓实干,在牵动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强发展新动能。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侯晓春代表:

新型城镇化要留得住农民

“当前,城镇化发展面临着农业人口转移带来的‘农村空心化’和城镇承载功能不够带来的‘城市病’双重挑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强化制度设计,让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农民进了城,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留得住。”侯晓春代表说,城镇是载体,产业是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镇若没有产业支撑,就留不住人,就是‘空城’;产业若没有城镇带动,就难以发展壮大。”

侯晓春代表说,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体系相对薄弱,要让进城农民真正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需要下更大力气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创新户籍管理、土地管理、城镇管理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建立打破城乡界限、城乡开放互通的新体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

文/本报记者 钟华林

申长友代表:

为市场主体增添新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启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三期叠加’的动力转换呈现出值得期待的新趋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告诉记者。

东营市2014年新增市场主体1.7万家,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0万余户,增长19.72%,其中新增私营企业6360户,增长91%。“这个可喜的信号,让我们对新常态下的动力转换增添了信心。改革红利正释放出来,推动着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申长友代表说。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生产力得到释放,让各类市场主体的潜能得到发挥。2013年以来,东营市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共精简210项。其中,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大幅降低了创办企业门槛,激发了创业活力。去年年底,申长友代表到行政审批大厅调研,看到一位刚拿到营业执照的企业主不到10分钟就办完了全部手续,不仅节省了时间、精力,还加快了项目落地。

深化改革还促进了投资环境优化,为各类经济主体增添了新动力。去年,东营市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新增省级创业服务园区3个。

文/本报记者 单保江

赵革代表:

适度下放行政管理权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宾县委书记赵革十分关注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他提出,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乡镇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比如,行政管理权与所承担责任不相适应;行政执法权与所承担责任不相适应;财政支配权与所承担责任不相适应等。

赵革代表建议,适度下放行政管理权,增强乡镇行政执法能力,探索建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建立综合执法机构;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增大乡镇财政自主权,确保乡镇各项职能有效发挥;适当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水平,保持乡镇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文/本报记者 倪伟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