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垫江:
“小藠头”催生“大商机”
本报记者 冉瑞成 通讯员 蒲胜宇 陈叔玥

“如果没有专业的合作社进行统一生产和加工,小小的藠头难以成大事,更不可能走出国门。”重庆市垫江县惠民藠头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锦平告诉记者。2006年,该县成立惠民藠头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签约农户种植的藠头并统一加工后出口至日本和韩国。

垫江县土壤疏松、光照充足,适宜种植藠头,但过去因为缺乏统一的生产管理,农户闭门经营,导致藠头的出产率和销售量一直不高。2006年,当地政府引入重庆恒利食品公司,公司经过考察后将垫江设为生产基地,并于当年12月组织高峰、新民、沙坪等镇的126户农民成立惠民藠头专业合作社。

藠头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该县藠头农业产业化已见雏形,据李锦平介绍,合作社采取与农户签署合作订单的方式,以保底价每斤1元(旺季可达每斤1.6元)完成藠头统一收购。收购完成后,合作社会根据客户要求统一腌制和深加工,1个多月后便可出口至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2012年起,李锦平带领合作社的农户们走出了农业产业化的第二步:创建自主品牌,变贴牌生产为自主出口。“创立自主品牌并非易事,日本和韩国对藠头进口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李锦平介绍,“首先,出口到这些国家的藠头必须要使用当地标签,其次,还要通过严格的检疫手续,并要满足进口国对农药残留等的要求。” 2006年起,惠民合作社就按照出口标准进行自检,然后送交检验检疫部门检测合格后才出口。高标准、严要求让惠民合作社的藠头获得了韩国、日本市场的认可。2012年,合作社获得了重庆检验检疫局“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出口销量逐年递增。去年4月,合作社的“荞头”商标在韩国成功注册。

自主品牌的创立也进一步促进了该县藠头产业的发展。目前,该专业合作社的藠头种植规模达1500多亩,还辐射带动了梁平县、丰都县等周边区域的种植户。

“有了好的销量和品牌,我们也不会忘记保护环境,扩大产量,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李锦平说。从今年2月起,合作社将整体搬迁至垫江县高安镇食品工业园区内的新厂房,进行更加规模化、专业化的藠头生产。

重庆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刘燕认为,成立合作社是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好路子。第一,可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解决销售问题;第二,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良种推广降低了农业生产技术成本;第三,将提升农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议价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