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A股市场结束寒冬,以传媒为代表的创业板春意盎然,在2014年2月创出新高后是泥沙俱下的一轮调整。2014年下半年中小板产业资本运作转型带来一波小市值行情,期间创业板中计算机板块表现突出,最后一个月在沪港通、降息等刺激下,大盘蓝筹上演出波澜壮阔的行情,而创业板则出现快速的下跌。2015年1月份已过,与很多人的想法相异,以金融为代表的蓝筹没再上攻,创业板也没有继续下跌。
2013年痛苦一年的“价值投资者”终于在2014年的尾声获得一丝坚守的欣慰,而许多中小市值公司并购转型也让很多产业资本、散户、私募包括部分公募赚得盆满钵满,坚持互联网计算机等成长方向的投资者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唯一不爽的可能是没有踩对时点的投资者。价值投资者看不起成长股投资者,认为动则百倍估值简直是笑话;价值投资者除了承受市场长时间下跌的煎熬,也被认为是坚守价值陷阱的老古董,只看过去不看未来。
投资理念的论辩难言对错,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总是小部分时间对,大部分时间错,赚钱之道也只有在对的时间多赚点,错的时间减少损失。这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不能确定什么时点开始是对的,也不能确定对的时间能够持续多久。
长期来看(以一辈子投资为尺度),较优的选择是选择公司而不是看风格,因为这样能够确定的东西相对多一点。可口可乐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典范,虽然经历过“1998年至2008年”失去的十年,但依然存活且市值创出新高;苹果是成长投资的经典,即便是在失去乔布斯时下跌超过40%,估值也曾超过50倍,但也用业绩证明了自己,现在估值不过15倍。
可惜的是,这是长期的尺度,投资者等不了那么久,甚至连等一个季度的耐心都欠缺。在急功近利的氛围中,专业投资者们也被迫迎合着大众需求。但其实是可以有所选择的,笔者认为未来的财富管理之路,应该是以共同的理念聚合资金的提供方和投资管理者。
笔者曾和一位量化大师交流,他说华尔街做了很多很复杂的模型,从最后验证来看,1/N是最好的投资策略(即各种资产平均配置),但华尔街依然孜孜不倦,因为这样可以收到管理费。
也许是时候静下心来想想,我们要做怎样的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