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2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外联动促进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常 理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家住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观寨乡南哈口村的田玉锁一家有切身体会。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南哈口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农民每亩地平均收入不足1000元。

“去年农村公路正式通到村里后,沿公路两侧建起了3000亩蔬菜大棚,我包下了10多亩,菜好卖了,每亩地能赚10000多元。”田玉锁说。

田玉锁一家的变化是近年来农民家庭变化的一个缩影。随着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国家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村水利、电力和道路建设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给农民带来的增收实惠有目共睹。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农民收入45%左右来自农业经营收入,而农业经营收入依赖良好的生产性基础设施,这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也表明,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每增加1%,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幅度都超过1%。

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我国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不过,与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差距还是明显的。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显然,这将促进各地抓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关键点,采取综合措施,创新投入机制,加大建设力度,确保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与农民收入息息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是农产品价格。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和农业补贴都遭遇到“天花板”,同时,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如何保持农产品价格在合理水平运行?这些年我国一直采取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性托市手段,对维护农民利益起到了明显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据了解,下一步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也将开展。

由于价格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无论目标价格改革还是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推进时都应采取“分类实施、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平稳过渡”的策略。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试点何时扩大到其他品种和地区,要在取得相对成熟的经验后再考虑。不论价格形成机制怎么改,都不能让农民吃亏。同时,要制定应对市场过度波动的预案。

工资性收入增长是这些年农民收入增长的大头,而且,随着农业农村条件的变化,今后工资性收入增长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在新常态背景下,一方面经济增速由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发展,对工资增长会带来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产业升级带来的新业态、新工种兴起,会新增加就业机会,服务业也会随之扩容,这对农民工工资增长将带来机遇。因此,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

除此之外,如何在农业领域内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农民增收面临的一道现实课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开辟农业增收新途径,并首次提及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内外兼具、多措并举,对农民增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仅从乡村旅游来看,一产与旅游的融合,催生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全面繁荣;二产与旅游的融合,带动了旅游用品、旅游商品和房车等大型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三产与旅游融合,拉动了文化、信息、金融、商业、运输等服务业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乡村旅游本身进入一、二、三产业融合升级阶段。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重要的现实任务。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内外联动,既抓好实际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又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农村百姓共享农业大发展的甜美果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