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的世界环保(经济与环境)大会“绿色低碳发展变革力年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思想引领,低碳变革,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指出,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化不一定要高碳。欧洲和日本的碳排放只有美国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实现了和美国同样水平的现代化。我国低碳实践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十一五”以来我国碳排放强度逐渐下降,经济增速更为理性,质量效益更为提高。中国的人均煤炭可采储量是世界人均值的67%,相对于世界平均值,中国并不“富煤”。煤电一方面要通过脱硫、脱硝、除尘,实现洁净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节煤,节约20%左右的能源,实现低碳化。这两样都做到才能叫“近零排放”。中国煤炭消耗总量估计在五年左右见顶。发展低碳能源,要靠“三驾马车”:天然气、再生能源、核能。
杜祥琬强调,低碳发展不仅是能源、环境问题,还将会带来深刻的社会治理的变革,低碳社会的基础,是城乡的一个一个低碳细胞,包括低碳的乡村,低碳的社区等等。培育好这些细胞,就会带来社会治理、公民素质、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深刻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主任段宁表示,清洁生产是低碳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之一。要对污染物产生量大的工艺和设备改造升级,大幅度地削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量,而不要等污染物产生了再治理。国际经验证明,在企业主体工艺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削减大约80%的污染物。从1950年到现在,中国的火电行业由于清洁生产技术进步,煤耗由每千瓦时640克降低到每千瓦时321克,累计节约用煤15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产生量约5.54亿吨。也就是说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的进步,减少供电煤耗所贡献的二氧化硫减排量占到同期减排总量比例的68%左右。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秘书长李军洋表示,节能环保是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内在的必要理念,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要素。节能环保是涉及国计民生各个行业发展的基本思想和转型模式的重要理念,节能环保和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人息息相关。环保不是公益,环保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甚至于一个国家必须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环境效益也是经济效益,这是环保事业共赢发展的本质。 文/本报记者 刘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