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下乡调研时听到部分农民抱怨:现时种地增产不增收,有时甚至还要倒贴。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除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低、农业投入高等因素外,农民缺乏成本意识,不注重农业成本核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许多农民只管埋头耕作,产前、产中不算账,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自己却不知道。例如有些农民种小麦时,一亩地要播10多公斤种子,其实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5至8公斤就足够了,这样光播种一项就多投入了十几元钱;给农作物施肥时,不考虑土地肥力的实际含量,单一使用氮肥,不但买肥料多花了钱,而且造成土壤肥料含量不均,微量元素缺乏,土壤板结;还有人给土地灌溉时采用大水漫灌,既浪费水资源又要多付水费。等到秋季收获之后算账时,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耕等方面的费用,已经所剩无几,甚至亏本。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农村留守种田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妇女。这部分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不了解基本的经济常识,种地只看年终收成好不好,不考虑投入,不习惯计算投入产出比率,不注重农业成本核算。结果,同样是种田,这些人要多出很多力不说,还存在资金和物资上的许多浪费。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今天,广大农民应该摆脱“秋后算账”的传统观念,学会运用经济规律和科学方法来加强成本核算。既要增加投入,更要重视产出,实现种田效益的最大化。在选择种植模式上要算效益账,在选择作物品种上要算收支账,在田间管理上要算精细账,在资金投入上要算明白账。
对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特别是县乡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像推广农技知识一样,组织相关力量,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关农业成本知识的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群众的成本意识,让他们懂得成本核算的意义,理解降低成本对于增加收入和节约资源的重大意义,掌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具体方法。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带领农民跑田间、跑市场,学科技、抓信息,变催收催种为协调服务,让农民尝到加强管理的甜头,从而促使农业生产水平迈上新台阶。
(陕西省咸阳市 周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