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少开一天车,节约每度电;你手中的一瓶水,你今天要扔的垃圾……环保就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蓝天碧水是人们共同的期待,也需要我们共同的参与。从今天起,《绿周刊》开设“身边的环保”专栏,挖掘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点点滴滴,带您一起感受、思考。
喝完饮料,把瓶子投入饮料瓶回收机,返利的金额可用于充值公交卡、手机卡,或用于捐赠。你使用过吗?
这种有偿饮料瓶回收机早在2012年底就在北京地铁10号线投入使用。如今两年过去,这个看起来很美的环保项目运营情况如何?日前,《经济日报》记者随机走访了两个设置点,一探究竟。
1月15日上午,记者根据网上公开资料,来到地铁10号线劲松站。仔细“寻觅”一番,两台相距不远的饮料瓶回收机在一出口处“现身”:高约2米,外形酷似饮料自动售卖机。
根据回收机上面的信息,记者了解到,500ml左右的饮料瓶回收价格为5分,500ml—1.2L的为1角,1.2L—2L的为1.5角;2015年1月1日至1月31日,累计投瓶12次,可获得额外返利5元,还有投瓶送滴滴打车红包等优惠;饮料瓶条码要完整,不能有残液。
尽管条件听起来诱人,但回收机并未赢得众人“青睐”。记者原地等待半小时,没见到一人前来使用。而旁边杂志摊上的阿姨也告诉记者,夏天喝饮料的人多,每天还能见到几十个“客户”,现在天气冷了,很难看见使用者的身影。
这一说法得到了北京地铁技校学生陈博文的印证。“除了附近社区的大爷大妈偶尔拎着一大袋饮料瓶过来,还有一部分地铁工作人员使用,很少看见其他人。”两周前来此做志愿者的陈博文说,自己是个环保爱好者,但由于饮料瓶回收机分布点少,平时喝完饮料,瓶子还是丢垃圾桶的多。
同陈博文一样,很多市民抱有类似的想法。一位杨女士告诉记者,鉴于环保的考虑,她有收集饮料瓶的习惯,隔段时间就拎着一袋子塑料瓶到附近站点投放。“可现在地铁票价涨了,返的利还不够交通费呢,再说,每次大老远来还得过安检,太麻烦!”她抱怨说。
回收机在劲松站乏人问津,其他地方情况怎样?15日下午,记者又来到人流量较大的大红门站附近,但辗转近半个小时,多次询问路人未果,记者只好前往其他分布点,路上无意间发现了“目标”,一台位于快速公交1号线南苑路果园站的回收机境况也颇受冷落。记者观察半小时发现,乘客虽多,仅有2人出于好奇到回收机前看了看,其他人均“熟视无睹”。在站点对面的服装城内,记者问一对年轻人是否知道回收机,他们说:“没听说过,一闪一闪的还以为是取款机呢!”
这样的情况很普遍。记者在两个站点附近随机询问了十几位乘客,四分之三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听说过或使用过,其中有的乘客甚至刚刚从回收机旁走过。
事实上,分布点少、天气冷、宣传力度不够仅是饮料瓶回收机“遇冷”的一部分原因。一些受访者反映,饮料瓶回收机设立的初衷很好,操作起来却有点“吃力”。记者在两个分布点先后拿着空瓶尝试了好一会,即便第二次身边有乘客协助,依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瓶子被“捐赠”,未能赢得返利。一位市民告诉记者,若想选择一卡通返利,投瓶后需根据回收机左下方的提示一步步操作,并绑定有关手机号才行。
看来,仅有好的初衷是不够的,饮料瓶回收机若想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