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新高铁跨越最复杂地形
铺就高速新走廊
本报记者 齐 慧 通讯员 高 俊
兰新高铁新疆段穿越的是举世闻名的内陆四大戈壁风区,风最大时,时速60米/秒。兰新高铁的防风工程建设规模在世界高速铁路中位居首位,通过路基挡风墙、桥梁挡风屏、防风明洞等三类主要防风结构和沿线的隧道、渡槽明洞及深路堑等兼顾防风工程,将大风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资料图片)

妙!“穿衣盖被”确保隧道畅通

兰新高铁的一大特点是隧道多。全线共有隧道64座,总长185.15公里,其中50座隧道集中在甘肃和青海境内,总长166.197公里,占全线隧道的92%。

“这些隧道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位于极度严寒地区,夜间最低温度往往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兰新高铁总设计师、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教授级高工王正邦介绍说,不仅如此,祁连山区地下水极其丰富,隧道先后通过十几条大的断裂带,隧道开挖后经常会遇到突然涌水,祁连山隧道的最大涌水量甚至达到了每天10万方。

冰冻、涌水、高地应力,这些世界级的工程建设难题,成为隧道建设中必须首先解决的“拦路虎”。

借鉴青藏铁路的成功经验,铁一院在高寒隧道的建设中沿袭了“保温”的设计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层衬砌,形成了双层保温衬砌结构,铁一院隧道设计负责人田鹏将其形象地称之为“穿棉袄”。

针对隧道开挖后岩石松动造成的涌水尤其是洞口渗水形成的冻结带,则用“盖被子”的方式,设计采用压浆法施工,在衬砌内部紧贴岩石注入一层水泥浆,以最大程度地封闭岩石缝隙,避免流水的侵蚀;为解决地应力大变形问题,采用分步开挖、临时支护以及增设钢支撑加固“钢腰带”等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施工难题。

强!“明挡暗钻”通过四大风区

兰新高铁新疆段穿越的是举世闻名的内陆四大戈壁风区。风最大时,时速60米/秒,相当于17级大风。风区总长度达462.4公里,占此段线路总长的65.1%,部分区段年均大于8级大风的天气达到208天。

“这么大的疾风,对高铁设施和行车安全已造成严重危害。”王正邦回忆说,为解决大风问题大家也想了很多方案。

为确保运营安全,最终铁一院在高铁路基的迎风侧设置了高度3.5至4米的挡风墙,并根据不同区域的风力、风向、频率、地形及线路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了悬臂式、扶臂式、柱板式等多种结构形式的钢筋混凝土挡风墙,其中仅新疆境内的路基挡风墙总长度就达到345公里。

在百里风区的核心地带,还设计建成了长达1.2公里的防风明洞,相当于在路基上拼装了一座完整的“地上隧道”,迎风一侧为实体墙,背风一侧留有通风和照明窗口,有效确保了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

兰新高铁的防风工程建设规模在世界高速铁路中位居首位,防风工程技术的运用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尚属首次。通过路基挡风墙、桥梁挡风屏、防风明洞等三类主要防风结构和沿线的隧道、渡槽明洞及深路堑等兼顾防风工程,兰新高铁实现了“明挡”和“暗钻”的结合,将大风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将每年因大风限速的时间从既有兰新铁路的60天大幅度缩减至10天以内。

好!“最亲民”的中国高铁

兰新高铁先后穿越甘肃、青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个省区,其中甘肃境内全长799公里、青海境内267公里、新疆境内709.9公里,将兰州、西宁和乌鲁木齐三个西部最重要的省会城市连为一体。

不同于国内高铁车站往往远离市区、旨在带动城市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常见思路,兰新高铁在车站位置的选择上有意识地向人口密集城区靠拢,以方便广大群众的日常出行。

作为新建设的大型铁路客运枢纽,兰州西站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地带,并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衔接,将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的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及社会车辆高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快速便捷的大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西宁站则直接接入位于市中心的现有西宁火车站,并进行现代化改扩建,以满足高铁运营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既有兰新铁路的吐鲁番、鄯善车站都远离市区,其中吐鲁番车站距离市区49公里、鄯善车站距离市区39公里。兰新高铁在设置新的站位时,为旅客出行方便,将新设的吐鲁番北、鄯善北车站位置选择在距离市区3公里的地方,同时将吐鲁番北站与吐鲁番机场平行临靠,实现了航空旅客与铁路旅客的零换乘。

兰新高铁全线开通后,12小时之内即可从兰州直达乌鲁木齐,比现有最快的特快列车还要节省6个小时以上,且未来运营时间将进一步压缩到8小时以内。而随着几年后宝兰客专的建成通车,昔日的丝绸之路将全线迈入“高速时代”,乌鲁木齐至成都、重庆、郑州、西安均可实现“夕发朝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