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年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字大义

普惠金融,是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各阶层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通过增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促成资金流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让普惠的阳光照耀大地。

当前,仍然有部分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无法享受金融服务,也有大量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无法得到满足,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做好资金“融”通的抓手,要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针对小微企业、“三农”和特殊群体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让银行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城乡居民。

普惠金融和银行盈利不矛盾,“舍”与“得”的辩证关系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对待较为弱势的服务对象,舍去丰厚利润,赢得美誉与信任、客户与市场,这样的金融方能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平衡商业性和公益性是需要技巧的,更需要修炼内功。一是要加大信贷投放。继续扩大小微和“三农”专项金融债发行规模,努力实现小微和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二是扩大网点覆盖面。鼓励商业银行下沉机构网点,在小微企业集群地区设立小微专营支行,并下放审批权限。完善社区金融服务网点,逐步实现城市社区和乡镇的金融机构全覆盖。允许评级良好、管控能力强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到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三是改进特殊群体金融服务。进一步细分客户,完善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方式,升级网点设施,为农民工、下岗失业者、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加适宜的金融服务,重点推进电子渠道无障碍服务建设,健全无障碍服务机制。深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和有针对性的公众教育宣传活动,切实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让薄弱环节融得容易,还要融得便宜。为此,要督导银行通过三项举措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一是通过管理创新降低融资成本。二是通过减少不合理收费降低融资成本。三是通过缩短链条降低融资成本。银行业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首要战略选择。由“讲增速”向“讲转速”转变,盘活存量贷款;由“讲数量”向“讲质量”转变,厉行集约化经营;由“讲占比”向“讲战略”转变,加快调整发展战略。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发展普惠金融”第一次正式写入党的决议,随后又体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意在使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这样:客户覆盖面更广,服务对象拓展到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弱势产业以及欠发达地区;产品和功能更加多样,除了存款类产品,还提供更为广泛的诸如信贷、支付、结算、租赁、保险、养老金等服务,模式也由单一的线下拓展为线下线上并行,网络化、移动化特征明显;服务理念转变,不再是政府扶贫,而是既要履行社会责任,又要遵循商业可持续原则。

对于民众平等金融权利的实现,普惠金融是重要抓手。我们期待一个更具平等、开放、便利、草根性的普惠金融体系尽快形成。

文/王誉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