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切为了移民
本报记者 刘 慧

为了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施,确保一泓清水顺畅北上,34.5万人告别祖辈生活的家园。

“你要问我移民工作难不难,真难!你要问我为什么能坚持,那是因为我被移民群众感动了,我把他们当亲人!”河南省淅川县移民局局长冀建成说。他自己说不清见证过多少个家庭和故乡告别的时刻:“故土难离,淹没的不止是老房子,更是心灵的归宿。但是为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他们还是选择离开。车队开动的瞬间,车上车下的泪交织在一起。移民们太不容易,我们做移民工作真要把良心捧在手上。”

淅川县是河南全省唯一的移民迁出县,这个移民局长的位置不好干。从认定移民人口,到最后的移民搬迁,大大小小200多个环节,要操心的地方太多。冀建成办公室的门一直为移民们敞开着,最忙的时候,他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几年下来,移民局里涉及移民工作的文件、调研报告摞起来已经有3层楼高。

紧邻丹江的香花镇,号称淅川县的“华尔街”,是移民区里最富裕的地方,要把这里的村民迁出去,要在难上再加个难字。徐虎,时任香花镇党委书记,找了间废弃的民房住下:“解决不了问题绝不回镇里!”

做移民工作,需要韧劲,更需要“巧劲”。面对村民们的不理解,徐虎提出“分步工作法”,像剥洋葱一样解决问题:第一步,先做村干部的思想工作;第二步,做村干部亲属及朋友的思想工作;第三步,对曾担任过村干部的家庭做工作;第四步,找村里有威望的民间“领袖”帮助做工作。不管村民的态度如何,徐虎要求所有的干部必须“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人都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的关键。正是有了34.5万移民的理解与奉献,有了冀建成、徐虎等千万移民干部细致入微的工作,才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创造了奇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