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 防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枫:航天发射的质量卫士
本报记者 佘惠敏

12月7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送上太空,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200次飞行。在欢呼的人群中,一名士兵的憨厚笑容格外灿烂。他就是被誉为航天发射场“质量卫士”的张枫。

出生于1981年的张枫,已经是一名入伍16年的老兵。入伍16年来,原本高中文化的他,自学各类课程20余门,获得计算机学士学位,拿下车工、焊工、电工三个高级技师证书和一个钳工的中级证书,精通7个具体专业,成为3个专业的带头人,是名副其实的“兵专家”。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流传着“数据一口清、状态一摸准、操作零失误”的张枫标准。不信?请听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11年。北京时间11月30日凌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箭指苍穹,“遥感卫星十三号”即将发射。

发射进入两小时准备时,配气台上二级贮箱压力表突然显示为0,张枫第一时间冲到七层发射平台的七管连接器前。经检查,七管连接器与箭上插座有0.5cm左右的间隙。凭借多年经验,他立刻判断连接器已从箭上脱落,如无法在1小时准备前对接上箭,发射程序将被迫中止。

这时燃料加注已经完成,剧毒燃料充满贮箱。一旦重新对接七管连接器,高浓度燃料蒸汽必将迅速喷出。操作动作稍慢或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贮箱压力迅速降低、箱体结构破坏,从而引发燃料爆炸。

时间紧迫,张枫迅速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顾不上穿防护服就举起十几斤重的连接器,对准箭上插座、迅速对接。剧毒燃料蒸汽立刻从两个测压口喷出,张枫瞬间被毒雾吞噬。

指挥大厅的专家们看着监控镜头上传来的视频,紧张得鸦雀无声。

在毒雾中,张枫摸索着进行盲操作。很快,黄色的毒雾消散,七管连接器成功实现对接,故障顺利排除,现场指挥大厅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整个操作过程不到30秒就完成了。”回忆起当时的险情,张枫告诉记者,“这得益于我平时的训练。我早就考虑,如果遇到这类险情,烟雾冒出来,眼睛看不见,必须盲操作。”

一个设备连接器动辄就是十几斤、甚至几十斤重,为了练就盲操作一次安装到位的绝活,张枫以往经常蒙上眼睛,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手和肩膀多次被设备弄伤。不少战友劝他,这些训练大纲里没有写,领导也没有要求,没必要这么拼命练。可张枫说:“训练标准要由战场定夺,平时多硝烟,战时少遗憾。”

这个防患于未然的练习终于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排除了重大隐患。从此,在动力系统组,操作一步到位和蒙眼进行操作成为必练科目。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2013年6月26日。

在一次火箭发射前的火工品检查中,张枫拿起一个点火药盒轻轻一掂,感觉有问题。他把手表盘大小的药盒翻过来调过去反复掂量,又拿到耳边轻轻晃动、侧耳倾听,最后判定:这个点火药盒没装药,是空的。

这种药盒在出厂前,已经过8道工序把关,在我国上百次火箭发射中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张枫的结论出来后,众人大哗,很多人宁愿相信是张枫出了错。

现场指挥召集多个技术骨干对此进行检查确认,用天平测重,发现该药盒确实比其他药盒轻了4.5克。次日,经过一系列审批后,点火药盒被分解,果然没装药。

点火药盒是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一旦有问题,发动机无法正常启动,必然导致重大航天事故。张枫的敏锐判断,避免了20多亿元的重大损失,让历时7年的科研成果免去了毁于一旦的危险,他也因此荣立个人一等功。

技术革新10余项,完善操作细则30余项,修改操作规程100多条,他是自学成才的“兵专家”;7000个火工品安装无瑕疵、100余次故障排除零失误,他是锱铢必较的航天发射质量卫士。

“作为祖国航天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士兵,只有不断挑战困难、超越自我,才能胜任岗位需求,打赢强我国防、探索寰宇的科研战争。”张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因为有了成百上千个张枫这样的航天战士,我们的航天事业才这样安全可靠,成就辉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