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2014·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升级的“天津样本”
——访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

近年来,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天津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的发展之路。2014年,天津启动“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如今,这一计划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

记者:“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实施已近1年。其间,这一计划产生的最明显效果是什么?

刘刚: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传统产业依靠技术创新摆脱对外源型技术的依赖,走出了因外国公司技术控制而形成的“低端锁定”困境,现有产业的产品呈现出高端化趋势。

以天津自行车产业为例,引进镁合金、钛合金和碳纤维材料,产品向时尚化转变;引入电驱动技术,发展电动自行车产业。这一系列转型之举,让天津自行车产业再次焕发生机,也加速了天能、超威、松正科技等一批电池和电控企业的发展。

记者:跳出产业来看,这一计划的实施,为天津带来哪些新变化?

刘刚: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推动了经济与科技的融合,加快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借助于“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天津企业开始与国内外的科研院所积极合作,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在不知不觉中消弭。与此同时,围绕着企业创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也逐渐成型。

记者:对于解决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共性的问题,这一计划能提供哪些经验?

刘刚:面对新的形势,通过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经济向创新经济的转变,是大势所趋。从天津的实践看,以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企业为目标,通过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激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活力,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逻辑主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