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岁的马善祥,是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的首席调解员,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老马”。“有事找老马”,已成为观音桥街道居民遇到困难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进入观音桥街道办事处一楼,看到的第一间办公室就是“老马工作室”,这里是马善祥专门接待来访群众的地方。“工作室绝不能藏着掖着,一定要让群众第一眼就能看见。”马善祥说。
“老马工作室”里始终放着几件御寒的衣服、帽子、围巾,这都是为来访的困难群众准备的。这些年,来找马善祥的,多数是吃饭、看病、生活遇到困难的人,经常有一些冷得瑟瑟发抖的群众穿走了他的衣服,戴走了他的帽子,拿走了他的围巾;病了、饿了、迷路了的群众从他口袋“借”走了钱、拿走了他桌上的常备药,吃了他刚从食堂打来的午餐……对于这些,马善祥很“淡定”,他觉得,“作为基层干部,必须看到群众的实际困难”。
马善祥走街串巷26年,用手握住矛盾冲突中情绪激动的群众,用心帮扶遇到困境的群众,不知疲倦地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起,写下了148本、52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
在马善祥看来,党员干部一定要把以情动人作为一种基本素质来培养,而不能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你面对群众是职业性的笑脸,还是发自内心的笑容,是虚情假意,还是真心实意,群众一眼就看出来了”。
重庆某土石方公司吊车司机崔开建,因房屋纠纷,过度伤心,晕倒在施工现场,滚下10多米高的深坡,摔断左腿。老马得知后及时介入,先后5次去医院看望,10多次与家属交谈,历时3个月终于达成协议。崔开建感激地对马善祥说,“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在我最困难、最不想活下去的时候,是你时时牵挂和鼓励我,你为我做了太多的事!”
马善祥认为调解工作的本质是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真正用群众听得明白的语言、能够接受的方式解答和处理问题,才能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在接待困难群众时,他养成了“请坐倒水、认真记录、耐心沟通、离时相送”的习惯,无论调解成功与否,无论来访者有多么“难缠”,离开时他都要送出大门口。
经常给群众写信,是马善祥的工作方法之一。他说,初次接待,因为情绪激动、双方了解不深等原因,一般都会“意犹未尽”,讲的道理不一定全部记得清、理解得透。所以,事后写信再反复阐明道理,让当事人反复揣摩、细加体悟,也可以防止事后反悔、规避相关风险等。
2012年,观音桥街道成立“老马工作室”,把20个社区和相关部门力量整合起来做思想工作,并在马善祥梳理的60多项具体方法基础上总结形成了“老马工作法”。这套方法,包括了“民为本、义致和六字理念”、“法理情事十三要则”、“3441四大保障制度”和“老马三十六策”等4个层面。
2013年,民工韦元良在建筑工地坠落身亡。韦元良是独生子,年近80岁的母亲伤心欲绝。在与施工单位的调解中,老人情绪失控,痛哭到呕吐不止。陪在一旁的马善祥,用纸巾把老人呕吐到身上、沙发上的东西仔细擦干净。接下来一个多月里,马善祥几乎每天都去老人家中,既不讲大道理,也不谈赔偿政策,而是拉着老人的手,静静地听她哭诉,陪着流泪。老马相信,老人家是通情达理的,和施工单位一时达不成协议,不是因为钱多钱少,而是无法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所以,他就陪着老人家,像家人一样。
老人情绪缓和了,马善祥才试着劝她往前看,把注意力转移到孙子身上来。后来,老人拉着老马的手说,“咱们非亲非故的,你每天来听我唠叨,宽我的心,我也想明白了,还是往前看吧,要不对活着的人不好、对孙子不好,对死了的儿子也不好,还对不起你老马呀!”正是老马的全身心陪伴,让老人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理性地和施工单位达成了谅解。
2012年,来自新疆的卡迪尔带领几个同乡到观音桥街道经商,由于不了解有关管理规定,占道经营引发纠纷。马善祥听说后,第一时间出面协调。经过多方奔走,观音桥街道专门为来渝经商的少数民族同胞划出经营区域,并定期走访。时间久了,少数民族同胞都把马善祥当作知心人,生活中遇有难事就会找“老马工作室”帮忙,经商之余,还常常与工作室成员一道进社区、进工厂、进学校,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
“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解决问题,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高兴、满意,就是我最大的人生价值所在。”马善祥说,只要群众遇到困难,问谁是老马的时候,自己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告诉他,“我,就是老马!”
马善祥就是这样的一个基层党员干部,一个群众贴心人、一个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者,他以26年的坚持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个群众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