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顶层设计精准引领物流业新发展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何黎明
在2014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上,一名参观者在拍摄特种货运列车功能展示。高效便捷的高铁快递、货运需求受理等服务项目越来越吸引众多商家的关注。 新华社记者 陈 飞摄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是此届中央政府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定向调控”、“精准发力”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中长期规划》还是未来一段时期指导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在“新常态”下引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十一五”时期,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业发展也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从增长速度看,物流业结束了过去10多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总体运行步入温和增长阶段,长期掩盖在高速增长下的问题开始显现,粗放式运行方式难以为继。从需求结构看,与内需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中西部以及农村物流需求增速加快。从资源条件看,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对物流运作的“硬约束”开始减缓,但要素成本、资源环境负担进一步加重。从增长动力看,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出现,整合优化、创新驱动成为“新常态”下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从经济发展趋势看,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都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代领导集体重视物流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多次考察物流企业,对物流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6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是继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又一个指导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物流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一代领导集体重视物流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中长期规划》是未来一段时期指导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在“新常态”下引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中长期规划》在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和面临形势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措施,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新一届政府的决策导向。有这样一些“亮点”,值得重点关注——

一个战略定位,高屋建瓴。《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这样的战略定位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提到新的高度,极大地拓展了物流业发展空间,也为有关部门和地方支持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尚方宝剑”。

三个发展重点,方向明确。一是要着力降低物流成本,这是制约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提出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减少行政干预;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对公路乱收费、乱罚款的清理整顿力度;加快推进连通国内、国际主要经济区域的物流通道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等具体措施。二是要着力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这是巩固和提升产业地位,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依托。要求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物流服务的一体化、网络化水平,形成大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要着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这是支撑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提升物流体系综合能力。三大发展重点抓住了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牛鼻子”,找对了推动发展的“突破口”。

十二项重点工程,发力精准。大致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建设类、产品物流类、运行方式类、行业基础工作类、社会责任类等五大类,涉及物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是落实《中长期规划》的着力点,也是有关部门和地方支持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面具体。《中长期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并提出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物流基础设施及运作方式衔接更加顺畅;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等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中长期规划》从物流业提质增效、物流业区域协调发展、环境保护三个层面提出七项主要任务,目标和任务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总体来看,《中长期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内容丰富具体,符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是指导物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的“及时雨”。

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然面临一些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条块分割严重,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打破;基础设施滞后,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要求;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我国虽然是物流大国,但还不是物流强国,一些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从政策层面来看,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审批多”。物流企业运行所需资质、证照管理层级多,手续繁杂。总部取得资质分支机构不能通用,异地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障碍重重。运营车辆要行驶证还要营运许可证,驾驶员除了驾驶证还要从业资格证。多数证照都要收费还要年检,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不得不设置数百人的“证照专员”岗位。二是“收费高”。运输型物流企业过桥过路费占运输总成本20%左右。国家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在一些地方明收变暗收,物流企业不堪重负。三是“行路难”。公路“乱罚款”屡禁不止,物流企业已将公路罚款纳入运输成本,约占5%至8%。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难、停靠难、装卸难”。大件运输企业“行路难”“收费高”。四是“税负重”。据调查,物流企业税收增速快于利润增长,行业税负水平远高于宏观水平。特别是“营改增”试点政策实施以来,运输型物流企业税负增加较多。这些都是长期困扰物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为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长期规划》提出八项政策措施。同时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3年行动计划,细化政策措施,明确落实部门和完成时限。

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强调“国务院决不发空头文件,所有政策措施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相信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能够从实际出发,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推动物流业利好政策的落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