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便利店缘何逆势增长
李予阳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2014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零售业百强企业中百货业态的销售额整体增长9.6%,大型综超和超市仅为8.7%,而便利店逆势增长,主要代表企业的销售额增长比率为18.2%,增幅在整个零售业中位居榜首。

近年来,零售业受经济增速放缓和成本上涨的双重挤压,增长压力凸显,不少大而全的传统零售业态增长乏力甚至难以为继。“小而美”的便利店之所以能够一枝独秀,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其较好地适应了新的消费趋势,契合了新的消费需求。便利店通常位于居民住宅区、学校以及客流量大的繁华地区,营业面积在5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不等,营业时间为15小时至24小时,经营服务辐射半径500米左右,经营品种多为食品、饮料,80%的顾客是目的性购买,其最大的优势是“便利”。随着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年轻一代追求高品质,便利性消费的趋势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愿意节省购物、外出就餐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休闲和娱乐上。即使价格贵一点,也愿意选择方便性的商品或服务。便利店的服务正好契合消费者这一需求的变化。

便利店的经营空间有限,商品数量和种类有限,仅靠出售商品无法在激烈的业态竞争中取得优势。越来越多的便利店开始开发连锁店铺网络的附加价值,“小空间,大服务”为便利店赢得新的发展空间。调查显示,服务功能的强化助推了便利店业态的成长,便利店出现跨界发展的态势,且呈现出强烈的本地特色。日本快餐食品的销售在便利店整体门店销售中的占比达到34%,服务的佣金收入将近5%。在中国台湾,一些便利店还提供现磨咖啡,现做冰淇淋,或者在店内开辟烘焙区销售现烤面包等,这些服务吸引了周边的竞争产业,如餐饮店、咖啡店、烘焙店的客户到便利店进行消费。

近年来,我国本土便利店企业开展了一些结构调整和扩充服务的尝试。比如,缩减货架,增加餐椅等休息区,让顾客在便利店里停留时间增加。针对年轻顾客强化鲜食,自行开发一些诸如稀饭、包子、盖浇饭之类的本土菜式,适当增加现磨咖啡饮料的比例等等。此外,随着商圈集约化趋势的发展,社区型便利店随之增加,代缴各项公用事业费、洗衣服务、保姆中介、送货上门等便民服务也应运而生。还有一些便利店与电商合作,两者的客户群有重叠,便利店还解决了消费者收快递不便的问题。电商利用便利店深入社区的网点优势开展网购收货自提和货到付款服务,实现了二者优势互补。一些便利店企业还通过和大型电商合作而成为其地区销售代理。未来,便利店、快递公司、电商的合作将成为常态。

不断升级的服务正在为便利店的发展不断拓展出新的经营空间。业界普遍认为,随着技术进步,未来便利店的整合空间将更为广阔,只要是不占用过大营业面积的服务业态功能,全部能整合进便利业态。也就是说,不仅仅从业态的角度去看,而是用更广阔的视角来看便利店,有可能未来会成长为一种新的产业。当然,便利店企业要实现服务升级,在经营模式创新的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对相关规定作出更明确的定义,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切合消费者对便利生活的需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