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煤炭产业景气指数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政策东风 助煤企脱困
随着天气转冷,秦皇岛港再次迎来运煤高峰。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
岳福斌

当前,煤炭景气值仍处于“上下两难”的胶着状态。短期内,煤炭经济形势很难出现转变。煤炭脱困,关键要借助政策东风,深化改革,不断创新

三季度,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为96.5,与上季度基本持平;中经煤炭产业预警指数为63.3,连续9个季度在偏冷的“浅蓝灯区”运行。煤炭产业景气值仍处于“上下两难”的胶着状态。

这种胶着状态的形成有其客观基础。就市场本身而言,供给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这一主要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供给也没有大的改观。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煤炭产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出现下跌幅度比上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的背离走势。该现象虽发生在市场供求矛盾没有大的改观前提下,但并不奇怪,其主要原因是进入三季度以来,政府对陷入困境中的煤炭产业特别关注,接二连三打出限制产能、抑制供给、减轻负担等政策组合拳;建立了煤炭产业脱困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一些大型煤炭企业也主动上调了煤价。

“限产”是政府推出的帮助煤炭产业脱困的重要措施。不久前,产业主管部门出重拳严厉打击煤矿违法违规建设、超能力生产和不安全生产。这一政策措施,对限制产能无序释放,直接减少煤炭市场的供给量,缓解供求矛盾,抑制价格惯性下跌,相对提升产业盈利能力,十分必要。不过,导致煤炭市场供求失衡的并不全是违法违规生产,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供给是合法合规生产的。因此,限产措施并非万全之策,还应千方百计增加煤炭有效需求,如加快发展煤制油产业,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科学规划煤炭产能和释放时序,等等。

如不出意外,四季度,煤炭产业景气度几乎没有继续恶化的可能。三季度政府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其正态效应将继续释放。限产政策将强制性地抑制部分供给,而且最近出台的取消煤炭进口关税优惠的政策和《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也将有效抑制煤炭进口。更值得一提的是,“清费正税”工作终于打破过去“雷声大、雨点小”的僵局。“比梁山好汉还多”的行政性收费项目终成历史,煤炭资源税改革也终于靴子落地,特别是差别化的资源税制安排,更有利于煤炭主产省根据煤炭企业负担实际,科学确定适度税率。随着新税费制度功能作用的发挥,煤炭产业脱困也就时日不远。

尽管煤炭产业景气度暂时没有继续恶化的可能,但也不存在短期逆转的可能性。首先,有利的政策环境并不等于实现了整体环境的优化,市场供求失衡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民经济增速换挡,国际经济更加复杂多变,已出现的复苏迹象又蒙上了阴影。其次,我国煤炭产业自身存在的资源开采过度、产能严重过剩、环保压力加大、产品提质不快、产业升级缓慢、消费方式落后、改革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仍然存在。此外,三季度并不乐观的煤炭经济形势,将直接影响四季度的走势。三季度末,尽管煤炭价格有翘尾行情,但库存有增无减,回款天数继续增加,销售利润率跌至2.7%,比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还低。在此基础上,企盼煤炭行业出现转势很不现实。

尽管煤炭产业仍处于困境之中,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只要坚定信心,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借助政策东风,煤炭产业一定能摆脱当前困境,重踏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征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