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么“体验饥饿”,也不如实地访贫问苦的效果好
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世界粮食日和首个国家扶贫日期间开展了“饥饿24小时全民公益活动”,让有条件的人在16日晚到17日晚8点切身体验饥饿,以此表达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饥饿人群和贫困弱势人群的关注。虽然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表示,健康人连续24小时不进食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么干肯定不会对身体有好处吧?而且要表达对饥饿人群和贫困弱势人群的关注,也用不着用自己的身体健康下赌注。
就算连续24小时不进食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也没必要故意饿肚子。饿肚子不好受,大家不用“体验饥饿”也都知道。这本来就是常识,无须亲身体验来证实。“饥饿24小时全民公益活动”之所以会被网友讥讽为24小时“饥饿游戏”,也无非是因为这样做非但无法让更多人关注和帮助贫困人群,还可能因其作秀意味太浓而让人误会“少吃一两顿饭没什么,饿肚子也并不难过,说不定还能借此减肥”,反而会使人们淡化对饥饿和贫困问题的关注度。
其实,对中国的贫困弱势人群来说,填饱肚子早已不是头号难题。教育和医疗支出、就业和收入增长,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再怎么“体验饥饿”,也不如实地访贫问苦的效果更好。
就像前一阵子红火的“冰桶挑战”,虽然玩的人不少,但多是把这当成游戏,实际捐款的人并不多。包括IT大佬和各界名人所捐出的几百万捐款虽然看着不少,但参考历年慈善捐款总数,在全年的慈善捐款中所占比例极小。而我国最知名的渐冻人——成立了渐冻人关爱基金的王甲,目前一个月的花销在6000元左右,为了给他看病,父母已花费近200万元。可见这些捐款连帮一个人都不富余。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名人被冰水浇头时的窘态,而很少关注渐冻人群体本身,娱乐化的“冰桶挑战”白白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却并未让多少患者得到帮助。
在基本已解决温饱问题的中国,体验饥饿也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真要关心贫困弱势人群,不妨组织各界名人到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走一走,实地了解贫困人群的困难与需要。也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帮助贫困弱势人群脱贫致富。号召广大网友身体力行的关心和帮助身边的贫困弱势人群,应该比拿自己身体健康开玩笑,饿24小时更有意义。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显然更重要。特别是在各地政府大多已出台政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费午餐的情况下,与其用善款为贫困小学生加餐,还不如监督好财政资金的使用,同时督促政府加大投入,保证学生吃好。在目前国内技工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对贫困地区的青少年和劳动力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是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帮助其脱贫的好办法。体验“饥饿24”募集的善款用在这方面,才能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