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 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是镜子
□ 李尚飞

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是家长的不负责任

哪怕你不去刻意专注,类似的报道还是会不期而遇地进入你的眼帘:一位父亲,盛怒之下失手打死了自己的孩子;一位母亲,将孩子打得体无完肤,惨不忍睹;至于孩子因受不了父母的责罚而离家出走的消息,更是不胜枚举。每看到这些,都让人难过不已。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孩子受到严重的伤害,那么,这个家庭也将面临困局,哪怕事后加以补救,已经造成的裂痕也是短期内很难弥补的。这,当然不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初衷。一位家长能够使用各种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最起码说明他对孩子还是关注的,还是抱有期望的。看到孩子身上的种种缺点,“怒其不争”,进行教育,也是可以理解的。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这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如果教育以殴打、伤害、侮辱的形式来表达,那么,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让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作为家长,不但要爱孩子,也要讲求爱的方式。

长期以来,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都存在一个误区:只是盯着孩子的种种表现,而缺乏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一个孩子到了非打不能改的程度,说明这个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已经很大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很显然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而是平时教育缺失的结果。那么,在这些问题以苗头出现的时候,家长在做什么呢?不关注平常对孩子的教育,不关注缺点产生的萌芽状态,而想着通过一次性粗暴的教育解决问题,孩子又不是机器,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经常与一些小学老师接触,他们由衷地说:一年级开学第一天与新生接触,只从孩子的习惯和修养上看,差距已经很大了。学生还没接受学校教育,这样的差距是什么造成的?只能是家庭。所以,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是家长的不负责任。将自己的不负责任毫无理智地转嫁到孩子身上,遇上这样的父母,孩子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长期以来,部分家长认准的是传统教育中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不要说时代已经变化了,就是古代的“棍棒”教育,也是有原则的。它的背后,是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们祖先的心目中,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孩子做得不对,也间接地说明父母没有起到应有的模范作用。所以,晋代名臣谢安的夫人责怪谢安不教育孩子的时候,谢安理直气壮地说,他随时都在教育孩子,因为他为人处世的方式,就是孩子最好的示范。孩子不对,先反省自己,这是传统教育中极为优秀的部分,可惜被我们的许多家长忽视了,抛弃了。

父母撒谎,孩子学会的便是欺骗;父母粗鲁,孩子学会的便是顽劣;父母打骂,孩子学会的便是暴力;父母冷漠,孩子学会的便是孤僻。许多的教育,是学校不可替代的,以至于国外不乏结婚前先要学习教育孩子、功课不能通过不许领结婚证的规定。人父、人母是一个神圣的角色,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