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要公布三季报时,上市公司泸州老窖原本趴在银行账上的1.5亿元巨款离奇失踪,此事揭出一个“存款卖酒”的创新营销模式:酒企把钱存到银行,银行不仅把自己的指定用酒全部包给该酒企,还介绍客户买酒;当然,卖酒所得还得存入银行。
酒企存款、银行卖酒,一个有现金流,一个有人脉。市场好时,双剑合璧,包打天下,酒企的经营业绩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都变漂亮了。但形势不那么好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对难兄难弟,不定哪个环节出个漏洞,资金链就出问题。
卖酒和拉存款现在几乎成了天下最难做的两件事情:一个因为价格高,销不出去;一个因为价格低,拉不进来。在远离价格均衡点的地方谈买卖,只能靠市场之外的手段。
近年来,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金融脱媒趋势已成,“储蓄搬家”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为了留住存款,昔日高高在上的银行使出的招数远不止于帮人卖酒。近来不断爆出的花絮展示了各路“小清新”,比如逢年过节到居民家里送粮送油,比如和大爷大妈们一起跳舞增进交流。
银行业是服务业,提升客户体验是必修课。招商银行原董事长马蔚华回忆起创业初期的“一招鲜”:“在网点摆上牛奶、咖啡,这样一下大家都来喝了,三次就得弄点存款来了。”
这个金融服务稀缺的年代,应该算是银行业的黄金时代吧。可是,昨日像那东流水。在日趋多元化的金融竞争格局中,资金的话语权提升,轻易得来廉价资金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拉存款的难度无疑越来越高。靠牛奶咖啡带来的客户,难保不被红酒吸引到别家去;靠广场舞引来的大妈,万一喜欢上了卡拉OK也未可知。最关键的,储户在意的,不是“跳广场舞技术谁最强”,而是你能为资金创造多大的价值,这才是大财富时代资金管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千变万化的揽储花样背后,掩藏着商业银行对突破固有盈利模式的无奈和焦灼。
对所有金融机构而言,保持流动性都是永续经营的命脉;对我国受到严格贷存比监管的商业银行来说,存款更是有着“生命线”的意义,很多银行喊出的“存款立行”并非只是一句口号。试想,如果以存定贷“皮之不存”,银行赖以为生的利差模式“毛将焉附”?
最近,银监会等三部门发布存款偏离度考核新规,对商业银行季末揽储“冲时点”的行为遏制作用明显。据央行日前发布的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人民币存款同比少增近3万亿元。但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新规只是意味着拉存款方式的转变:由以往的月末突击,变成了日均考核的“新常态”。
资金成本节节抬高对利润空间的挤压已经不可回避。据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估算,银行已经普遍告别2%净利差时代,多数银行的真实利差水平回落至1.5%左右。
在以利差为主要盈利手段的模式中,要抵销利润率的下降,只能继续扩大负债,而争夺存款的利率大战进一步抬升了资金成本,又从根本上撼动了自身的固有模式。
可以想象,这些以规模取胜的大象们放下身段起舞,如果追求的仍然只是规模的扩张,一时也难以走出囚徒困境。在此之前,存款无可替代,揽储无可替代。银行员工有诗云:“三天不唱歌,存款就滑坡!”
但李克强总理说了,改革创新是潜能最好的“挖掘机”。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银行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