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国土面积狭小,境内高山林立,冬季寒冷漫长,矿产资源匮乏,但正是这个“欧洲屋脊”上的国家,无论是经济竞争力还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位居世界前列。究其原因,瑞士依托河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从而盘活了经济。
瑞士是一个多湖之国,有记载的湖泊达1400多个,河湖面积达1726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从19世纪开始,瑞士就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其湖光山色之优势,设计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遍及水上水下、山上山下、地面空中,并且设计了许多文化与自然、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旅游项目,全年吸引着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旅游者。从莱茵河到阿勒河,从日内瓦湖到苏黎世湖,凡是有河湖的地方就能见到种类多样、大小各异的船艇和水上运动,仅水上旅游活动就包括水上泛舟、帆板、潜水、冲浪等。
在旅游业发展中,瑞士善于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充分发挥辐射功能。会展业既是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日内瓦车展到世界最大的钟表珠宝展——巴塞尔钟表珠宝展,瑞士每年举办3000多个国际性、区域性会议及数百个展览会,参观者近千万人次,因会议而来的外国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每年在瑞士山区小镇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政界、经济界以及媒体代表3000多人出席。正是这些著名的会议、展览活动落户于此,才有力地带动了日内瓦、苏黎世、巴塞尔、洛桑和圣加仑等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瑞士的城镇建设又同旅游统筹推进,绿色掩映中的无数袖珍小城镇组成的城镇网已成为瑞士城市化的一大特点。瑞士中小城镇如串串珍珠散落在河湖和交通要道两侧,城镇建设布局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空间,城市设施高度兼顾旅游服务功能,比如建设旅游信息咨询系统,推进城市环境景区化等。这些旅游小镇既是“景区”又是城镇,全国城乡几乎变成一个有机结合的大景区和大度假区。
当然,这一切发展的基础是要长期保持瑞士青山秀水的巨大优势。为此,瑞士高度重视环保投入,建立健全保洁机制。瑞士大多数牧草场都属于当地居民所有,他们喜欢用牛粪做肥料,易于造成对水源和河流的污染。为了鼓励当地居民保持生态的原生性和自然性,瑞士政府每年提供大量财政补贴,推动土地的非农化,同时减少居民给草地施肥量,以达到草场自然生长的目的。而在污水处理方面,只要是人口集中的山村,当地政府都建立了相应的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多池沉淀再经处理,达到规定标准后才能对外排放。
200多年来,瑞士不断发掘旅游内涵,以此带动河湖经济的发展。如今,瑞士年均游客多达650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逾1300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近130亿瑞郎,旅游竞争力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发达的旅游业早已同机械、化工一起,成为瑞士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