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连一份报纸都订不起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现在能看到2万多册书——
学校就是图书馆
本报记者 白海星
谢岗小学利用走廊之间的空白墙壁,设置了5个走廊书吧,用来展示师生自己动手做的各类绘本或漫画。还在12个教室设置了班级图书馆,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汪 韵摄

在合肥市首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包河区谢岗小学,隐藏着一座图书馆。说是图书馆,其实就是校园里唯一一栋教学楼。穿过走廊,一面6平方米左右的墙壁涂上色彩,变成了蜜蜂追逐采蜜的“花园”,画中的“花朵”由一个个书架组成,孩子们或站、或坐,捧着书本读的津津有味。

“这就是学校的走廊书吧。”校长许沐阳告诉记者,学校还在12个教室设置了班级图书馆,将两万多册图书进行分类,再由各班语文老师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的书目,进行登记、上架。

说起建设班级图书馆的初衷,许沐阳说,“在家访时,我们发现部分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有的甚至连一份报纸都订不起。父母都忙着在外打工,孩子能够接触到的校外书籍非常有限。但学校原有的阅览室12平方米,相当于半间教室大小,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阅读需求。我们就琢磨因地制宜,把图书馆搬出来,建立图书馆里的学校,方便学生随时借阅”。

六年级学生马文慧今年12岁,老家在肥西县,2007年随父母来到周谷堆,目前租住在周谷堆市场旁边的两间平房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闲暇时间马文慧喜欢留在学校看书,图书管理员老师周庆就让她担任了三楼走廊书吧的管理员。自从上岗之后,马文慧的课余生活变得忙碌了许多。“早上把书搬到书架上,课余时间同学们借书还书要在我这儿登记,晚上清点之后,再把书还给老师。”虽然“官”不大,小丫头却非常尽责。

“除了每年固定的升级换班之外,在新学期之初,我们还会让同一年级的两个班对换教室,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所有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图书管理员老师周庆告诉记者,自从班级图书馆建立以来,学校课间休息时间追赶打闹得少了,安静读书的多了,近在身边的图书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除此之外,为了让更多孩子享受均衡教育,该校想方设法一室多用,将原有的两间教室打通,新建“梦想教室”,集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礼堂等功能室为一体,成为学校里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室;同时引进了集篮球、足球、手球为一体的多功能球架,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孩子的均衡教育发展打下一片天空。今年7月,该校学生在2014年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中喜获银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