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宏 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企“走出去”要讲究节奏和策略
本报记者 齐 慧

访谈嘉宾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子宇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徐宗祥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都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10月11日,两个公司分管海外事业的主要负责人来到中国经济网,围绕国企的国际化进程展开讨论。

在谈到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时,孙子宇说,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该具备4个要素: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战略、科学的体制机制以及国际化的比较优势。

“根据中国南车的实践,我觉得还有几点是企业推进国际化的有利因素。一是产品的技术进步,这是国际化的基础;二是好的环境,中国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给企业提供了好的机遇,使企业取得良好的国际形象;三是效率高,效率高是中国‘走出去’企业的特色,这会降低产品成本,从而获得比较优势。”徐宗祥补充说。

有了好的实力,“走出去”还要讲究节奏和策略。“现在中交在12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业务,在93个国家设了135个子公司,基本形成了一个全球的架构。在形成的过程中,本着先周边,后通过周边再慢慢辐射,先发展中国家再到发达国家的原则。”孙子宇介绍说,按照这样的原则,中交现在已经完成在发展中国家的布局,开始进入发达国家的阶段,并已取得实质性突破。

随着我国高铁建设加速,我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也突飞猛进。“中国南车已经向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整车产品。2011年以前,我们海外收入不到10亿美元,今年海外订单已超35亿美元,增长速度非常快。”徐宗祥介绍。

一家央企的“走出去”,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以中国南车的电力机车为例,一列机车上就有上万个零部件,一个大部件也有上百个小部件,实际上这些零部件基本都由国内的配套企业完成。中国南车“走出去”的时候,实际上也在把这些国内的中小企业往外带。

“这是一个拉动国内中小企业一起走向海外的一个模式。此外,我们‘走出去’,铁路产品、装备产品在技术水平上能够得到提升,也利于国内材料技术水平的提升。”徐宗祥说。

孙子宇也表示,国内与中交长期合作的公司有2000多家,中交“走出去”对中小企业发展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另一方面,中交在美国的研发平台和领先的研发优势,与国内的制造业嫁接,能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