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煤炭行业脱困,最关键的是遏制违法违规生产、超能力生产和不安全生产。”在11日举行的煤炭行业脱困工作媒体通气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运行局巡视员许之敏说。
参加通气会的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认为,煤矿违法违规建设生产、超能力生产和不安全生产不仅扰乱了正常生产秩序,增加安全隐患,而且加剧行业困难局面,是近期煤炭行业脱困工作的重中之重。
煤炭业面临严重困难
告别“黄金十年”的煤炭行业,市场十分低迷,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已经连续34个月超过3亿吨。其中,煤矿库存1.1亿吨,为历史最高水平。煤炭价格大幅下降,煤炭市场供过于求态势明显。从企业效益看,前8个月,煤炭行业利润同比下降46%,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近70%,部分省份甚至全行业亏损,一些企业经营严重困难,资金周转十分紧张。
许之敏表示,煤炭行业面临严重困难,既与市场需求下降、供求失衡有关,也有行业转型升级滞后、相关改革不到位、税费负担与历史包袱重等因素,但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建设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矛盾。
“煤炭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将给安全生产和长期供应带来严重隐患,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引发更多社会问题。”许之敏说。
局部金融风险加大问题同样令人担忧。在产能过剩和全行业亏损的形势下,在建的煤炭项目投产后无法实现盈利,投资成本难以回收,极有可能形成呆坏账并引发局部金融风险。
遏制违法违规生产
针对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会同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以及有关部门,建立煤炭行业脱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建设生产、超能力生产、不安全生产,着力化解过剩产能、限制劣质煤流通和使用、推动煤炭结构调整等。
“在这些措施中,最关键的是遏制违法违规生产,超能力生产和不安全生产。”许之敏介绍说,目前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建设煤矿和生产煤炭问题严重,个别地区存在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煤矿以及手续不全就擅自组织生产等问题。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严天科指出,根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全国违法违规建设生产、超能力生产、不安全生产的产能达到几亿吨。如果把这部分产能产量压下来,严格依法依规组织生产,就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煤炭供大于求的问题,进而推动煤炭行业困难局面的改善。
“我们强调加强对煤矿违法违规建设、超能力生产和不安全生产行为的治理,规范煤矿建设和生产行为,是坚持依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改善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也是从源头上控制非法产量的重要举措。”许之敏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表示,协会将从加强行业自律的角度出发,积极引导重点产煤省区和煤炭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以合理控制煤炭生产总量。
配套措施亟待落实
近期,煤炭产量、进口和价格出现了积极变化,不过,市场需求低速增长与产能结构性过剩、进口煤保持高位的矛盾仍将是我国煤炭的常态。因此,要推动煤炭行业脱困,必须多策并举,并全面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
根据相关部署,到今年年底前,我国将完成524处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矿井能力核减任务,并进一步完成关闭煤矿800处、力争1000处的目标。
“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将进一步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措施,完善煤矿退出机制,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许之敏说,我国将继续加大对资源枯竭、灾害严重、安全隐患多、资不抵债且扭亏无望的国有煤矿破产力度,督促地方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妥善解决国有老煤矿历史遗留问题,做好关闭煤矿和兼并重组企业的职工生活安置。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我国将实行煤矿新增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挂钩。今后一定时期,凡新建煤矿项目和新增产能,必须按一定比例淘汰落后产能,并相应安置关闭煤矿职工。
在金融政策方面,将引导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金融政策,对有竞争力、有效益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严格控制涉及超能力生产企业的信贷发放,通过减少资金供应促使其降低生产强度。
此外,我国还将研究改进国有企业考核制度,调整考核指标,引导企业合理组织生产。研究建立国有企业管理提升对标制度,引导企业推进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加快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创新交易模式,引导企业按市场需求生产。鼓励大型煤炭、电力企业签订中长期供货协议,稳定供需关系,化解价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