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 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乘飞机过安检——
“理解”体现文明
本报记者 肖尔亚
根植于心 商海春作(新华社发)

目前,首都机场安保公司近5000名员工肩负着首都机场3座航站楼的空防安全工作,早班员工每天早上5点全员到位,一直工作到中午12点交班,在国庆等节假日出行高峰时刻延迟下班更是常有的事,一名手检员一天平均要蹲起1000多次。

10月1日上午,当记者来到首都机场航站楼时,出发的高峰已过,大厅里虽然有很多旅客,但秩序井然。安检口增设了安检员,大声提醒乘客将液态品、易燃易爆物品等拿出,将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和电子产品等取出单独过检,避免因为通不过再次检查耽误时间。

近年来随着国人坐飞机的次数增多,大多数乘客已经比较理解违禁品不能携带的规则。但有一些违禁品平时很多人并不了解,比如果冻等膏状食品不可以带上飞机;酒类饮料一旦开启就不能再托运;营养品总容量超过100毫升的必须托运。另外安检的标准是根据外包装容积来判断,不是根据容器里还有多少量来确定。“有的旅客认为瓶子里就剩一点儿了,跟我们吵,还有旅客认为东西是我们安检人员私吞了。”安保公司东区国内安检部一科科长梁自福说,实际上首都机场没收的违禁品都有专人收纳,最后通过义卖捐给慈善机构。

由于智能手机的流行,充电宝充电器等设备成了不少旅客的必备品。安保公司西区的安检科科长翁国梁说,尤其是一些山寨充电宝,上面没有电量标识的,一定不能带上飞机。“劣质充电宝在密闭、高温的环境下装卸和运输,极容易产生短路或泄漏,以致发生自燃甚至爆炸。”梁自福说,“希望乘客多理解我们的工作,多替自己和其他乘客的安全着想,大家都为文明、安全出行尽一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