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保护中走出发展新路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安全调研系列报道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为了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在库区建立生态隔离带,人工造林5万多亩,封山育林47985亩,森林抚育75000亩,围村围镇防护林32万株,绿化了荒山。图为淅川县马蹬镇小草峪荒山造林示范点。
本报记者
刘 慧摄

本报记者 刘 慧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水源区为了保护水质,大量取缔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水源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水源区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探索水质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努力寻找到一条既能保护水质,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老姜发新芽

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是黄姜的黄金地带,聚集在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的黄姜生产企业近1000家,黄姜生产加工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支柱产业。黄姜含有丰富的皂素,可以广泛用于生产激素类化合物和几百种药物,每吨出厂价格最高达60万元,黄姜产业又被称为“黄金产业”。然而,由于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端,黄姜加工废水酸解废液含酸高,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对丹江口水源区造成严重污染。为了保护水质,水源区不得不大量关闭黄姜加工企业。

我国皂素在世界上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中国国家环境科学院水污染治理专家潘岑轩认为,可以关闭一个企业,但不能关闭一个产业,应该探索出一条黄姜清洁生产的方法,为黄姜加工产业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陕西山阳县漫川镇封幸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黄姜为原料生产水解物、皂素、淀粉、纤维素等产品的加工企业,2013年建成年产皂素700吨的清洁生产线,安装现代化机械设备大小300多台套,不但解决了传统黄姜加工污染问题,而且使原材料能耗成本降低50%,主要污染物COD减排90%以上,该企业成为黄姜加工领域符合清洁生产工艺的试点示范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是黄姜产业一条新的出路。目前,黄姜产业已经带动当地和周边邻县6万多户群众种植黄姜10多万亩,增收5亿多元。”潘岑轩说。

据了解,丹江口水库水源区过去形成了矿物采选及冶炼、化工、汽车电镀、黄姜皂素、特色中草药加工等产业,这些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较为严重。在水质保护大于一切的情况下,水源区下决心关闭重污染企业,加速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项目环保准入门槛。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以来,已关停规模以上污染严重的企业超过500家,还依法取缔小矿山、小冶炼、小造纸、小水泥等“十五小”企业千余家,叫停和否决了新上项目300多个,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物排放。

一些排污企业通过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废水达标排放再治理,实现污水“零排放”。湖北佳恒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各类专用车液压油缸总成、放大架总成、泵车油缸、随车吊油缸和矿用液压支柱等液压系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公司行政经理王事斌告诉记者,为了加强工业污水处理,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综合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到250吨,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流入市政管网,再进入城市污水处理中心处理再排放,重金属污水循环利用,基本实现“零排放”。

潘岑轩说,对水源区来说,传统产业如何找到新的出路,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个现实问题。

老茶长新枝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很多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落后,大多数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为了确保水质安全,这些贫困县把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可能造成污染的项目拒之门外,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紫阳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但是自然条件赋予了紫阳县丰富的硒资源,富硒产业成为紫阳县最大的特色产业。近年来,紫阳县利用天然富硒的各类动植物资源,全面打造以富硒茶为龙头的富硒产业,富硒绿茶、紫阳硒菇、紫阳富硒食品、紫阳富硒苦荞麦、紫阳富硒大米等相关产业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河南省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作为山区贫困县,淅川县依托丹江口水库发展网箱养鱼,形成“百里万箱下丹江”的养鱼盛况,网箱养鱼成为库区的支柱产业。但是,网箱养鱼对丹江口水库水质造成了污染。经过认真研究,淅川下决心彻底取缔网箱养鱼,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山林经济,鼓励农民种植核桃、金银花、茶叶、花椒等山林作物。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45.3%。

淅川县县长赵棚告诉记者,淅川县计划利用5年时间,高标准建设13万亩优质茶产业种植基地和10万亩优质金银花种植基地,力争将淅川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有机茶生产集散地和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业基地。

老区造新业

安康市地处陕西省东南部,位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结合部,属于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市财政收入自给率不足30%。安康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在国家主体功能规划中被列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这为安康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安康市南水北调办主任邓军告诉记者,安康平地资源稀缺,国土多为山地,坡度大、土层薄、水土易流失,生态较脆弱,不适合大规模开发,而且旱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进一步挤压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交通和城镇建设不断挤压农业和生态空间,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欠发达的市情和在全省落后的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保护环境和限制发展、发展经济和环境污染这一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破解。如何处理好国土空间不足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安康市副市长梁志坚认为,处理好开发与发展的关系,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安康市作为一个平地资源稀缺的城市,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创新跨县区管理制度,创新“飞地经济”发展机制,实行“飞地经济”试点制度,为那些限制开发或者禁止开发的县市提供了发展工业经济的平台。

所谓“飞地经济”,就是一些不允许发展工业的县市把企业集中搬迁到允许发展工业的工业园区,借助工业园区发展自己的工业,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环境。“飞出地”县区组织企业或通过招商引资、投融资等方式到“飞入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在“飞地经济”园区投资建设新项目。“飞出地”主要指宁陕、紫阳、岚皋、镇坪、白河五县和月河川道以外经济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而自愿进入“飞入地”落户建设项目的县区。“飞入地”主要指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五里工业园区和列入“点状开发城镇”的汉阴县涧池镇、蒲溪镇、双乳镇等《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

汉滨工业园区集中了安康市各县市的企业,把环境容量、资源利用、节约集约作为项目和企业落地的先决条件,优先吸纳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项目,禁止高成本、高污染、高耗能、浪费资源项目进入园区。园区对工业污水、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现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正在努力实现转型,经济转型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无论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发展新产业,都需要各级财政的强力支持,需要建立国家、水源区和受益区共同投入的长效机制,让水源区实现水质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