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宁波以智慧健康、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15项信息惠民工程为支撑,为群众构建更方便、更实用的公共服务体系——
智慧城市 民生为先
本报记者 郁进东
远程诊疗系统能让用户在家做简单体检,还可进行医疗咨询。 龚国荣摄

在宁波,信息化为老百姓带来的生活便捷几乎无处不在。

智慧,让健康更有保障

80岁的陈大爷近日在江东区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拍了心电图。与此同时,网络已将检查图谱传送至宁波市第一医院心电图科,由专家进行会诊,做出诊断,再及时将检查结果传回给检查点,辅助指导医生给病人进行相应治疗。

这是宁波市正在着力打造的“智慧医疗”的一个缩影。

宁波启动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这一项目先后被列为“智慧宁波”和“智慧浙江”建设试点项目。如今,可及时了解自己健康档案和医疗信息的掌上“移动医院”、为同城异地临床医疗人员提供远程接入和无缝指导医疗业务的云技术医疗服务平台、覆盖全市27家医院的方便患者挂号就诊的“智慧健康——医院通”手机客户端等,在宁波市已先后投入使用。

汪慧坊是宁波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如今,他下班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IPad登入云技术医疗服务系统。这是他已经养成的一个新习惯。

前不久,一组突变的数据让他紧张起来。这是汪慧坊的一名肿瘤晚期病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其心率及其他生命体征数据变得异常。监测到异常后,汪慧坊迅速联系了值班护士,准备手术。自己立马返回医院,对该病人实施了急救手术。由于抢救及时,病人转危为安。

据了解,通过采用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宁波已逐步实现卫生政务电子化、医院服务网络化、公共卫生管理数字化、卫生医疗信息服务一体化,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截至今年5月,宁波市公共健康服务平台已收集1200万健康档案信息和5.3亿条健康档案数据,提供健康服务400万人次,日均超过8000人次。

产业,为智慧提供营养

近日,一款名为“宁波通”的手机APP面世。这套应用系统以“买票不出门、出门不问路、打的不等待、停车不找位、堵车不用急、事故不用慌”为口号,提供客运联网售票、路径导航、出租召车、事故报警、实时路况查询、移车求助等18项交通服务,几乎囊括了老百姓日常出行的全部需求。这款应用正是宁波智慧交通建设的一部分。而迅速建设中的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物流,无不极大地提升着宁波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宁波市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谢月娣说,2010年,宁波在全国最早启动建设智慧城市。几年来,宁波建设智慧城市坚持民生为先、产业为本的原则,荟萃智慧应用,培育智慧产业,以信息化改善和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今年,宁波市更是进入全国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名单。宁波将重点开展智慧健康、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15项信息惠民工程,力争至2016年,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宁波建设智慧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宽带网络质量和覆盖范围,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又不仅仅囿于技术,而是着力建设技术先进、功能齐全、产业链完整的信息技术产业,以产业发展推动信息惠民。

以智慧健康为例,它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口号,但背后的支撑则是健康信息产业的精耕细作。

2013年,东软集团宣布在宁波高新区成立东软集团(宁波)有限公司,从事智慧医疗服务,打通“全程(全生命周期)医疗+物流网+医疗地产”三个关键技术环节,为宁波智慧健康建设提供产业支撑。目前,东软智慧医疗产业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而另一家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也在宁波探索通过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宁波市内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相关职能部门业务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联动协同,使宁波医疗服务走向智能化。

谢月娣表示,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信息惠民,必须依托产业发展。从2011年起,宁波连续举办了4届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今年上半年,宁波817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16亿元,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宁波信息惠民将有着更为坚实的产业保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