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9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是第一站
□ 华 实

培植中华文化基因,家庭应当成为第一站

九月开学季,儿子成为一名小学一年级新生,从学校带回的家庭作业也很新鲜,有时是背一首古诗,有时是背一段《弟子规》,还有一次是一张通知:可在二胡、扬琴、笛子等中任选一门民族乐器、报名参加民乐团的培训。看来,如何让孩子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更好地汲取营养,学校的基础教育在不断探索和破题。而这方面,家庭教育也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等多个层面,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就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唐诗宋词的丰富情感和充满想象力的空间,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的民俗色彩等,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的深层魅力。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代代传承,更加自觉自愿地被孩子们接受,并嵌入心灵,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应成为沃土,作出努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载体。个人的成长尤其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家庭教育。如果做父母的只满足孩子对物质层面的追求,只顾着把孩子的奥数、英语等学习抓得很紧,却没让孩子学会传统的做人处世的基本规矩、基本道德修养,或是没有及时引导孩子经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等到孩子们长大成人,就为时已晚了。

培植中华文化基因,家庭应当成为第一站。比如,有些古诗词既不难懂,又非常短小,朗朗上口,记诵起来并不困难,孩子们一般都不抵触。若能在家中多播放名家吟诵的有声读物,有助于让孩子感受诗文音律和意境之美。另外,还可以将诗词自然融入生活之中。春天带孩子外出踏青赏花,可以背一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秋节,可以想一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搬家与小朋友送别,可以念一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有心,很多古诗词都可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又如,《弟子规》,三字一句、四句一韵,详细列举为人子女及晚辈,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以及求学过程中应有的礼仪与规范。道理深刻,却很好记,可以当作家教的好教材。其中有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即,父母有事相唤的时候,要及时应答,不得迟缓。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要立即去做,不得拖延偷懒。现在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喊几遍都像听不见,自己玩自己的,毫不理会。其实这段话就可以教会孩子正确的态度。

再如,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甚至屡屡能打动异国他乡的观众。若家长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跳出“钢琴热”和“小提琴热”,在相对“冷门”的民乐上下下功夫,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家长应以身作则。只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兴趣,才能激发子女的热情和意识;只有父母做到言传身教相结合,才能让子女在生活环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蕴涵,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的基因润物无声地植入孩子的生命之中。让我们将那些有益的古诗词散文与孩子分享,让民族文化浸润亲子时光。通过多启发,多带头,多鼓励,让民族的根和魂深扎孩子心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