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规律研究表明,一国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总量、结构和能源消耗等方面会出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进入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工业发展条件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深入研究相关国际经验、把握变化规律,对于我国未来工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分析起来,主要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中有以下几个共同发展特征。一是从工业总量的阶段性变化看,工业占比经历了由低到高再降低的倒“U”形转变。无论是先行工业化国家还是赶超型国家,从其工业发展历程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工业发展均经历了由低速增长到高速增长再到低速增长的发展过程,相应的工业产出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也经历了由低到高再降低的过程,即呈现倒“U”形变化态势。二是从工业结构的阶段性变化看,工业发展经历了由轻工业向重化工业再向高加工度工业的转变。三是从能源消耗的阶段性变化看,单位GDP能耗经历了由低到高再降低的转变。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国家单位GDP能耗的上升阶段与该国钢铁、水泥等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随着工业由重化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的转变,一国的单位GDP能耗也不断下降。一方面,由于随着加工度的提高,对原材料的加工链条越来越长,对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完全高效,对原材料和能源的依赖程度降低,同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大大提高,而消耗的原材料并不成比例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加工度的提高,重化工业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得能源消耗强度也向外转移。
分析总结工业发展阶段性变化规律,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启示。
其一,无论是从世界各国总体情况看还是从典型国家工业化情况看,一国工业化能否顺利完成决定着该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当前我国已进入向工业化中后期或后期转换的重要时期,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工业和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高加工度工业升级的重要关口。只有完成有效的工业升级,顺利实现工业化,才能为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提供重要保证。
其二,从能源消耗的阶段性变化看,淘汰落后产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工业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随着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要鼓励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产业向外转移,利用好国际技术转移的契机和科技上的后发优势,加强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实现向技术密集型的工业高端升级,探索出一条高效益、低能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防止被锁定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把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其三,要更加重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职业人才培养工作。各国工业化历程都表明,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较低,且使用质量难以保证。未来,要继续高度重视研发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研发管理体系,提高研发资源配置效率,把有限的研发投入用好,切实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重视实践技能,贴近市场需求,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产教结合与产学结合的教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