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忍不拔、风雨无阻朝着我们的目标奋勇前进。强调“三个自信”,既是对已有成功经验的总结继承,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改革目标不动摇、改革方向不偏移的重要保证。面对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面对改革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三个自信”,凝聚力量,创造未来。
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以来求独立、求解放、求发展、求富强的必然。坚定道路自信,必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30多年来,改革开放成为了我国发展道路的主旋律。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成绩面前,我们党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直面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调整改革和发展模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坚定改革方向和社会主义建设方向不能动摇,这是党和人民在当今世界安身立命、风雨前行的保障。我们强调道路自信,是说在道路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不能动摇,但是在改革探索征程中,要大胆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改革没有完成时,创新也就不能止步。只有坚持道路自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才能在党的领导下,在时代潮流中,确保中国改革开放之路生生不息,蓬勃前行。
理论自信,就是要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科学理论,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理论自信,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须着眼于指导改革实践,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不论面对国内外挑战或是与之相应的理论困惑和质疑,我们都应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心,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制度自信,就是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必须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巩固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主张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这一保障体现在: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只有坚持制度自信,才能使中国社会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科学持续发展。
改革没有旁观者。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严格自律,敢于担当,坚定理想信念,踏实勤奋工作;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