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16时30分,云南昭通乌蒙山区发生大地震,震中鲁甸!陆军第14集团军炮兵某团闻令出动,昼夜兼程,率先抵达鲁甸县火德红镇、巧家县包谷垴乡两个重灾区。这支被誉为“乌蒙铁军”的部队有着丰富的抢险救灾经验,到达灾区后,立即与熟悉灾区地理民情的地方党组织开展了联建共创活动,在抗震救灾火线上筑起一座座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推动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
军地基层党组织融为一体,救灾力量拧成一股绳
8月4日凌晨2点,在昆明出差的火德红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小虎,冒着暴雨一路“摸爬滚打”赶回镇里。和镇党委书记臧尔方一碰头,眼前的情况让他“傻了眼”:此时,全镇6个村(社)54人遇难,13人失踪,197人受伤;房屋倒塌14000多间、严重受损10000多间……从未碰到过的重灾,撕扯着镇党委一班人的心。
凌晨4点,贴着“乌蒙铁军”标志的第14集团军炮兵某团救灾车队驶入镇里。摊开地图、介绍灾情、明确任务……不到10分钟,朱江政委作出部署:兵分三路,由镇村领导引路,深入受灾最严重的李家山、王家坡和南筐村(社)抢救生命。
雨越下越大,前往李家山的路已被山体塌方阻断。副团长樊治云正要前去探路,同行的镇党委副书记保德富和64岁的老党员李天富向他建议,“这里过不去,咱得绕路。”他们带着队伍在崇山峻岭间穿行,终于把部队带进了大山深处的李家山村。
巧家县方向,团长陈勇带着一营官兵一到包谷垴乡,通过党委书记方永远了解到:新坪村受灾严重,大量伤员没有转移出来。二话不说,陈团长带领官兵火速前往。刚到村口,有群众报告:一名年近80的老大爷被砸伤,困在山上。陈团长带领12名党员骨干翻山越岭,将老大爷和另外两名重伤员抬到医疗救治点……
深夜,军地领导聚集在抗震救灾指挥帐篷里。“抗震救灾,关键靠党!特殊时刻,军地基层党组织必须融为一体,实行统一领导,把军地救灾力量拧成一股绳,实现救灾效益最大化!”炮兵团和镇、乡领导在这个不眠之夜达成了军地联建基层党组织开展抗震救灾的共识。
联建活动很快得到军地上级领导批准:炮兵团5名常委分别担任受灾最严重的5个行政村党总支副书记、28名营党委委员担任自然村党支部副书记,207名党员编入151个村民党小组。联席会议、形势分析、帮难解困、责任问效等制度也随即建立。
“官兵们连续30多个小时没休息,真是‘铁军’啊!”
第一次联席会议,在8月5日凌晨召开:抢救生命、打通道路、转移群众是救灾工作重中之重。
目光,聚焦在牛栏江堰塞湖上。
地震造成山体垮塌,致使牛栏江红石岩水电站段形成巨大的堰塞湖,水位不断上涨,严重威胁江边数百户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被困在红石岩珍珠温泉景区的游客也生死未卜……
堰塞湖暗流涌动,湖面漂浮物横冲直撞;两边山体像刀砍斧劈一般,不时有滚石滑落。朱江和胡小兵带领16名党员骨干搭乘2艘冲锋舟,沿江搜救。
整整一天,他们转移被困群众16名,打捞出3具遇难者遗体。
堰塞湖对岸的红石岩村,还有一些群众困在山中。团长陈勇面对地图,拿着指北针,对村总支书记蒋先林说:“请你把被困群众的居住地和途经路线在地图上标绘出来。”随即,陈团长和蒋书记一声号召,30名官兵与12名精壮村民编成几个小组,翻过3座大山,闯过6处塌方区域,将被困群众转移出来。
8月4日22点,在火德红镇执行搜救任务的6连连长郭小良接到副镇长李文才电话:166吨救灾物资运抵镇上,急需紧急卸载。不到5分钟,郭连长带领67名官兵火速赶到。奋战8小时,直到次日凌晨6点,13车物资全部卸载完毕。官兵回到宿营地,还没端起饭碗,李副镇长的电话又来了:“又有一批救灾物资到了……”
“先干活,再吃饭!”郭连长大吼一声,官兵再次出征。
据统计,“黄金72小时”内,军民携手共抢救轻重伤员150余名,转移安置群众3400多人,抢运救灾物资1000余吨。
在灾后重建中,基层党组织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黄金72小时”生命大救援刚刚结束,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来了新的命令:军地合力组建“红旗社区”,确保受灾群众过渡安置生活稳定。
“要建,就建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标准化社区,让受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
社区选址任务,落在朱江政委和臧尔方书记肩上。灾区山高坡陡,“不能让群众住得提心吊胆;不能让群众住着不方便……”8月9日,两人翻山越岭,实地考察,最终把地址选在银厂村和镇上的接合部。
镇领导动员土地承包户收割庄稼、征集大型机械平整场地;炮兵团拨出专款购置土木工具,官兵们搬运水泥、沙石硬化地基,搭建帐篷……短短两天,占地2400平方米的第一座“红旗社区”拔地而起,163名受灾群众喜迁新居。6天后,一对新人在“红旗社区”举办了婚礼。不到半个月,8座“红旗社区”建了起来,集中安置受灾群众3000多人。
抢险救灾度过了危急时刻,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展开。8月17日,“乌蒙铁军”奉命回撤。
这些天,火德红镇党委书记臧尔方依然每天与回到驻地的炮兵团政委、李家山村党总支副书记朱江通电话,念叨灾后重建的大事小情。几个好主意就在与“朱副书记”的念叨中生发出来: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后期开发,可参照唐家山堰塞湖模式,打造成遗址性景观;协调帮助有条件的村民外出打工,组织妇女们绣十字绣,联系商家购买;组织老人、小孩收集废旧物资,政府统一收购……
臧尔方感慨地说:“灾后重建的任务十分繁重,党员干部不能丝毫懈怠,基层党组织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