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准扶贫先要找准对象
肖 力

扶贫是一件大事、好事,也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因为做这件事要涉及很多地区,而这些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

说起扶贫不容易做,就会让人想起“各地争抢贫困县帽子”、“村里抓阄确定贫困户”等往事,这些事曾引起社会对扶贫的广泛关注、热烈讨论。发生的原因在于,不少地方、不少人把扶贫看作是一项福利,都争着带“穷帽”,往往出现“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尴尬。因此,做好扶贫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找到真正的扶贫对象。

有人会说,找出扶贫对象似乎不难。按国家贫困线标准,低于2300元的就该是贫困户。但真正到了乡村,张三李四两家,谁是2300元谁是2350元?很难确定,不可能挨家挨户去计算家庭收入,也计算不清楚。

各地确定贫困人口的实际做法,目前多为政府机构根据扶贫资金规模和县域统计数据,测算确定具体村庄贫困农户的数量,再由该村遴选出贫困户。这种办法难以做到应扶尽扶,一些真正的贫困户往往没被选出来。而且,在确定贫困户的过程中,由于监督缺失,个别村干部难免“暗箱操作”、“优亲厚友”。

现在,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就是要解决扶贫中存在的“大水漫灌”问题,扶真贫。据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要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等手段,把贫困人口识别出来。笔者了解到,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为贫困户建档立卡,通过基层民主,透明程序,从而保证了贫困户认定的相对公平公开。

找准扶贫对象只是第一步。其实,穷和富是相对的,贫困户经过努力会脱贫,过上不错的日子,富裕户也可能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返贫,需要救济。笔者调查时发现,基层普遍缺乏完善规范的贫困户退出机制。一位村委会主任说,一些村民一旦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再要取下来就很不容易。

贫困是动态的,扶贫对象理应有进有出,动态监管如果跟不上,精准扶贫就会大打折扣。有进无出,精准扶贫便名不副实。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对扶贫对象进行考核,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加以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

有了退出机制,还要有精准的管理。一位基层扶贫干部告诉笔者,如何准确界定脱贫很难回答清楚,因为缺乏具体标准。“基本上是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来确定脱贫人数。比如在某地上了一个项目,收入就量化到周边群众头上,很多贫困户连钱都没看到就被脱贫了。”该干部表示,进出管理必须提高精准度。

如何实现扶贫的精准管理,必须要求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而要实现决策程序透明,关键还在于依靠群众的力量。

确定谁是贫困户离不开群众的评议和监督,那么,确定张三是否已经脱贫了,李四是否该摘掉贫困的帽子,还是要依靠群众,让群众来决定谁进谁出。而且,提高扶贫的精准管理水平,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有关部门可以建立起贫困户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系统当中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扶贫信息真实可靠、扶贫对象有进有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