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电影的出现表明,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消费正越来越需要互动性和交流渠道
弹幕电影,对于中国电影业来说是个新生事物。表现之一,就是许多人现在还不知道“弹幕”不念“tán mù”,而是念“dàn mù”。表现之二,截至笔者成文截稿,国内只有3部电影在影院里做过弹幕尝试,即光线出品的《秦时明月》、乐视营销的《小时代3》和中影出品的《绣春刀》。
对于这种全新的观影形式,有人认为非常有趣愿意再次尝试,有人认为分散了注意力无法好好观影。笔者认为,弹幕电影的出现,满足了人们观影时个性化的体验需求,可以算作一种符合互联时代文化消费模式的创新。它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吐槽”好玩,或将挖掘出更多商业方面的可能性。
所谓“弹幕”,是一种大量评论密集出现的效果,早年出现于“弹幕视频”。这类视频与普通视频不同,用户观看过程中发布的评论会以滚动、闪现字幕等形式在视频中即时出现,从而增进用户间的互动。
将这种形式嫁接于电影消费上的尝试,让观众从“看电影”进入“玩电影”的消费阶段,“弹幕电影”让影院空间的功能得到延展和衍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消费正越来越需要互动性和交流渠道。
与以往观影后写影评的行为有所不同,弹幕文本更强调短小精悍和即时呈现,将影片放映与互联网在线交流有机融合在一起。而这种参与互动的体验感,正是激发以“互联网原住民”为代表的年轻人群重要的消费点之一。
体验感有多重要?未来学家、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曾在《全新思维》一书中提道,人类社会已进入“右脑时代”,知识不再是力量。他指出,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拥有右脑时代6大全新思维能力: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和共情力。而这“三感三力”也将改变人们看待和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进而引导全新的消费模式。从这一点上看,拥有设计感并强调娱乐感的弹幕电影,将很好地契合人们的娱乐体验需求。
我们还发现,这些年电影除了在类型上不断横向细分外,还出现了观影模式的纵向细分,此次的弹幕,之前出现的2D、Imax等都属于纵向之列。按照长尾理论,挖掘传统市场边界之外的潜在需求,不断改进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持续保持与众不同的差异性,弹幕电影在未来仍有其一定的存在空间。在个别影院设置专门的弹幕厅满足个性化消费人群的需求,或将是下一步的尝试方向。
当然,不是每一部电影都适合“弹幕”这种观影形式的。对于那些尤其需要观影仪式感的影片来说,弹幕并不是好的选择,对大量文字刷屏的累觉不爱,甚至可能带来一种观感上的幻灭。另外,从观影人群的角度分析,弹幕电影的受众更有可能是那些对观影互动需求大于内容需求的群体。因此,找到合适的影片,找到适合的观众,弹幕电影才能准确把握自身定位,获得市场理解。
此外,现下的弹幕电影也受到网速、资费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在设计、形式上尚有很多不足,体验仍需改善。但作为一种新奇的观影方式,一种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时代电影发展思维来说,对其存在还是应保持适度乐观。毕竟,大众娱乐消费方式呈现多元化,也并不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