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记者到浙江乐清市虹桥镇西溪村采访。骄阳下跟着村支书连千寿体验刚刚“翻新”的大马路。“西溪村在白罗山下,每次下大雨就容易发洪水。现在,路基抬高了30厘米,路面拓宽到14米,群众出行方便了,美丽乡村的样子也出来了。”老连一边介绍,一边开心地笑。
乐清市有911个村。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今年5月,该市建立了市委常委“一周一夜一村”制度。12名常委在原来联系挂钩镇(街道)的基础上,坚持每周用一个晚上走访一个行政村。
“市委书记林晓峰两次来村,给我们办了4件实事。”连千寿告诉记者。事实上,每周抽一个晚上去一个村“转转”的习惯,林晓峰在当市长的时候就已经养成了。一年来,他走了30多个村,有时还在村里住一宿。
林晓峰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讲述有一次他夜访乐城镇南草垟村,看见一户有灯光就上去敲门,随行的村主任紧张地拉住他:“千万别去,这家是城中村改造的钉子户‘头’。”林晓峰搬张凳子就坐到院子里跟大家开起了座谈会。“不讲理”的村民大喊大叫,人也越围越多,1个半小时后,问题理出来了。“跟村民聊天要讲究技巧,找准切入点。要有耐心,慢慢引导他们讲出心里话。走村串户要随机,解决问题不能随意。”为此,每次夜访,他都提前三四天把“功课”做足:先定好主题,找到问题,需要哪几个部门协调……“走访之后坐下来,就是解决问题。如果一个村一个村走下去,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社会就稳定了。”林晓峰说。
现在,乐清市领导干部“进村”已经立体全覆盖:市级领导层面,12名常委“一周一夜一村”;全市乡镇街道和部委办局的市管干部,则每人担任一个村的驻村服务员,三年不变。这样就形成了“团队效应”,政策能够宣传到位,基层的问题也能及时发现。
与此同时,解决问题也形成立体全覆盖。乐清市四套班子33位领导分别担任项目建设指挥长和治水治乱督察长,每人负责8—10个重大项目;全市17个镇街被划成6个片区,分别由6名市委常委担任片长,片上的工作每半个月要协调到位;每个月市四套班子成员还要集体“会诊”一次,专门解决“老、大、难”问题。今年5月至今,这样的集体“会诊”已经两次,解决了65个具体难题。
乐清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乐供告诉记者:现在干部在食堂吃饭聊天时也在“攀比”:“你们村解决了哪些问题”,“我们村已经完成几项了”。在大家的思想中,全市形成了一个导向:发现问题是觉悟,直面问题是担当,解决问题是能力。虹桥镇埭下村自来水管老化,村民靠“滴水”吃饭。副书记张亨利带着有关部门进村“现场办公”,第二天就有“回音”,1个多月就完成了新管网铺设。
截至8月4日,乐清12位市委常委共夜访281个村,收集梳理基层存在的具体问题327个,已解决124个,还有203个正在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