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出系列扶持政策 营造企业成长环境
深圳福田为产业发展“加油”
杨阳腾

本报讯 记者杨阳腾报道:深圳市福田区日前召开产业资金政策宣讲会,宣布2014年福田区将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与专业机构合作设立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创投引导基金,并将规范产业扶持资金的投放标准,自我削权限权,不留自有裁量空间。福田区通过产业扶持政策的改革,配制出扶持企业快速成长的“催化剂”,为产业发展“加油”。

记者在宣讲会上看到,会场座无虚席,走廊过道都挤满了前来听取最新政策的企业代表。詹明辉是深圳市打击乐协会会长,整个宣讲会期间,他仔细聆听着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冯向阳的讲解,不时还做些笔记。他说:“福田区出了政策来扶持相关产业,如果不认真听,就可能错失很多发展机会。”和詹明辉持同样心态的,还有福田辖区数百名企业及行业协会的与会代表。他们当中,有的已经是福田“1+1+9”产业扶持政策的受益者,还有的则是翘首以待的观望者。

据了解,为促进区内产业发展,福田区曾于2012年出台“1+1+9”产业扶持政策,即《进一步优化环境优化服务促进辖区经济发展若干措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及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分别支持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循环经济、文化产业、科技产业的9个实施细则和配套子文件。自2009年实施以来,共支出15.9亿元产业资金支持了4933家企业的6862个项目发展。

福田区区长王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1+1+9”产业扶持政策在推动福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催化和引导作用,但政府毕竟不是专业机构,在选择项目的时候难免会有“长官意识”,因此要充分发挥好产业扶持资金的作用和效果,就必须减少政府直接挑选的项目。“投不投,市场说了算;发不发,标准说了算;好不好,结果说了算。”王强说。

据王强介绍,2012年出台的福田区产业资金运行管理办法在本轮全面深化改革中被全面修订,不仅优化调整9个实施细则,还大幅降低了评审类项目的比例,着力凸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自6月18日起,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将正式受理2014年企业资金申报项目。

福田区常务副区长孙波告诉记者,此次改革就是要解决“如何突出重点发挥资金产业引导功能,如何运用市场手段提高资金规范性和透明度,如何客观地评价产业资金的效能”这3大问题。为此,福田区2014年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设立创投引导基金,由专业机构根据市场规律利用专业知识判断选择项目,政府只参股不控股,推动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行业发展。

不仅如此,本次新政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刚性设定支持条件和标准,大幅增加核准类项目减少评审类项目,以此减少人为对项目评审的干扰因素。其中包括,对产业资金所有支持项目的申报条件、支持标准、办理期限等都作出了明确的刚性的规定,并大大提高了核准类项目的比例,降低了评审类项目的比例。

以往,评审类项目较多,企业从项目申报到资金批准,经常耗时一年半载。冯向阳告诉记者,新政中支持项目由之前的139个(核准类103个、评审类36个)调整为112个,评审类项目从36个删减至8个,核准类由81%提升到93%,评审类由19%降低到7%。资金配比经测算,核准类项目由占支持资金总额的64%提升到94%,评审类项目则由36%降低到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