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邯郸:
“换挡期”积蓄后发动力
本报记者 雷汉发

今年第一季度,河北省统计局公布全省经济运行统计资料,11个城市中惟有邯郸以-0.5%的增幅名列全省倒数第一,这是该市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原因在哪里?记者走进邯郸,一探究竟。

邯郸是我国最早建设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一,钢铁、水泥、煤炭等产业一度占到全市经济总量80%以上。这些产业在支持国家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隐忧。邯郸市委书记高宏志说:“邯郸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这种产业结构容易形成两大深层隐患:一是资源经济容易养成人们的惰性,由于能够从简易生产方式中获得生存空间,人们容易放弃较为复杂的深度进取;二是产业结构粗放就很容易被人们复制,大量复制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

目前市场出现的问题,对邯郸来说既是困难,也是契机。基于这样的认识,邯郸加快淘汰粗放及过剩产能的步伐,确定到2017年前必须压减生铁、粗钢、燃煤产能分别达到1614万吨、1204万吨、1670万吨,邯郸市发改委副主任武庆珍告诉记者,钢铁产业是邯郸市重要的支柱产业,2013年钢铁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7%以上。而压减1614万吨生铁、1204万吨粗钢就将直接影响产值360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10%。在去年11月和今年2月,河北开展了两次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集中行动,邯郸拆除8家钢铁企业的10座炼铁高炉,共淘汰、压减生铁产能424万吨,直接影响产值接近200亿元。今年1月至3月经济运行数据显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炼焦业分别下降31.4%、4.4%和34.3%。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9.3%。

“一个区域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和谐发展,环境容量的大小至关重要。环境出现问题,经济发展就会走入死胡同。”邯郸市市长回建说。

邯郸大规模开展了重点行业治理攻坚、拆锅炉拔烟囱“百日攻坚”、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等10项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全年安排污染减排重点项目暨限期治理项目416项,削减化学需氧量5903吨、氨氮476吨、二氧化硫91771吨、氮氧化物35708吨。

重点行业治理攻坚全面推进。在钢铁、水泥、电力、玻璃等4个行业治理基础上,邯郸主动将焦化行业纳入其中,以脱硫、脱硝、除尘污染治理为重点,治理项目由省定的107项增加至359项,预计总投资26亿元,确保到今年年底,钢铁、焦化、电力和玻璃行业减排项目建设全部完成;2015年6月底,水泥行业除尘改造项目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清洁能源推广稳步推进。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应,各县区市至少建成1家洁净煤配送中心。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调整,限制灰分高于16%、硫分高于1%的散煤销售,目前全市已经完成总任务60%以上。

从源头治理生态环境,邯郸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也损失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却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据环保部门公布的空气质量日报显示,今年1月至6月邯郸空气质量“良”以上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近50%。

邯郸还坚持把“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作为主攻方向,开展了一系列攻坚行动。“无中生有”,就是紧抓外资内移、南资北移、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契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邯郸把中央和京津企业作为主攻方向,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共与27家央企签订39个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1368.5亿元。5月,邯郸在京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邯郸市项目推介会暨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项目78个,项目总投资达1446.39亿元,引进资金1280.72亿元,涉及装备制造、商贸物流、高新技术、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多领域。

“有中生新”,则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开展技改升级活动,拉长产业链条,生产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收益的终端产品。邯郸紧抓基础工业实力雄厚、原材料成本价格低廉等优势,开展技改创新活动,坚持把一般原料产品转化成高精尖原料产品,再把高精尖原料产品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终端产品。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出现了小幅下降,但固定资产投资则比上年同期增长13.3%,达到了433.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62.4亿元,增长1倍,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28.5亿元,增长33.5%。作为全国重点钢铁大市,邯郸不仅狠抓了邯钢等企业产品优化升级,生产出上百种能够有效替代进口的新产品,还新上了格力电器、武安新能源等一批涉及装备制造的耗钢项目,直接提高钢铁就地消耗率5个百分点以上。

在这种深度调整中,邯郸后发动力明显增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