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理解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中央党校副校长 张伯里

编者按:7月10日本版刊登了一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理论文章,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现围绕如何深刻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相关重要论述,再次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学习体会,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我们要深入理解、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也需要不断完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就不断思考未来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问题。在全国执政后,我们党继续探索这个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当前,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这个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军事国防等深化改革的7个方面分目标,再到15个领域的改革举措和众多具体工作任务。这个总目标的提出及其统领下的各领域改革举措、任务的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个总目标,是贯彻落实各领域改革、各项改革举措的关键。总目标既是长期的过程,又是现实的任务。总目标的实现,无论是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还是治理的现代化,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决定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往什么方向走,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后一句,规定了所走路径,即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这个制度成熟而持久,制度优势充分发挥。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千万不能只讲后一句而忽视前一句。前一句,说到底就是道路选择问题,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跨越。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正因为没有拄着别人的拐棍,坚持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我们才能始终站稳脚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

深入理解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

联系、结合党校的实际,我们要在党校工作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讲话精神。

一是牢牢把握中央党校的职能定位,发挥好党校作用。当前,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任务的要求,党校尤其要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理论建设、宣传思想工作,思想库建设、决策咨询工作等几个方面重要工作的功能。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

二是进一步提高和发挥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全面深化改革也好,推进治理现代化也好,领导干部提高和发挥能力、水平,至关重要。就党校事业、干部教育工作而言也同样。一方面是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增强本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领导干部尽职责、敢担当,进一步发挥能力、水平的问题。

三是要把研究重大改革举措,作为当前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落实好。围绕贯彻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精神,党校科研要进一步发挥职能定位所要求的“三支笔”的作用。即学术著述、学科课题;理论宣传文章;决策咨询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党校系统的理论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实践意识,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针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当前特别是要围绕中央出台的重大改革举措,发挥党校各学科专业优势,深入学习、跟踪研究,作出有科学依据、有咨政价值的论述和回答,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决策咨询报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