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财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洼则盈 敝则新
张 忱

老子说,洼则盈,敝则新。从字面上看似乎有些矛盾: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其实,老子强调的是人要放开视野,不仅要看到眼下的状况,还要看到其中所蕴含的趋势,“洼”与“敝”的负面表象之下,往往蓄积着“盈”与“新”的能量。

西方经济学也用“边际效用递减”阐释类似的观点。

经济越是处于“低洼”之处,其向上的弹性和空间就越大,市场对于环境改善的预期就越强烈,新政策的效果就越好,容易产生“盈”与“新”的效果,而随着经济逐渐从底部走出,其政策的边际效果就会随之减弱。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所主张的逆周期调节政策,一般是在宏观经济增长达不到潜在增速,微观企业投资意愿也低于正常水平时,容易起到“立竿见影”的刺激效果;而随着各种宏观刺激手段渐次展开,经济逐渐回暖,市场对新政策的敏感度逐渐减弱,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潜力也日渐减少。

既然政策效果的边际回报递减是无法超越的规律,市场的参与者就只能顺势而为。在政策效果最好的时期积极投入,而在政策效果不断打折,对新增产出刺激作用弱化的阶段,则要谨慎缓行。

不过,即使是在前一个时期,也要分清“赢家”和“输家”,只有赢家才会在政策中受益。

比如说,在经济转型升级、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一般的观点认为,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很可能在一系列变革之中,其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被逐渐弱化。

不过,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是“输家”。在行业调整时期,实力不足者会最先退出,而实力雄厚者可能会觅得新的并购机会,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所以说,在整个行业面临洗牌的阶段,后者反而会有成为赢家的可能。

所以说,一时面临“洼”与“敝”的情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找到其中蓄积的新生力量,可怕的是分不清赢家和输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