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中山、潮州运用市场化手段“结对”融合——
从“单向输血”到“互利共赢”
本报记者 庞彩霞

从“单向输血”,到“互利共赢”;从“一头热”到“多头热”,广东新一轮区域对口帮扶工作正向纵深发展。以中山“结对”潮州为例,在短短半年间,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撬动、企业跟进,两市深度合作和互利共赢的路子越走越宽。截至一季度,两市已招商项目107个,投资额134.8亿元;已供地项目63个,总投资95.9518亿元。

分属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中山和潮州两个地级市,空间距离约500公里,经济总量前者3倍于后者。从发展路径来看,两市都以传统特色产业专业镇经济见长。相比于中山的15个百亿级省级专业镇,潮州的19个省级专业镇的“吨位”显得过于瘦小,经济总量大都在10亿左右。但两市产业互补性强,关联度高。从发展动力来看,潮州急需引进珠三角发达城市的资金、技术等,以此对本地经济提质扩容;中山则希望对外拓展经济腹地,延伸“发展的翅膀”。

基于种种相似性与互补性,两市从“结对”起,就积极尝试运用市场化手段发展,提出从以产业转移为主上升到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把中山的技术、管理、资本、体制机制优势与潮州的资源、生态、劳动力等优势结合起来,着力推进两地产业分工协作,构建基于产业链整合的分工协作体系。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世界闻名,但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都比较低,原因是缺乏相应产业基础和市场链条。中山在帮扶过程中提出“专业镇结对子”的新思路,将中山大涌镇与潮州意溪镇结对。大涌镇家具销售渠道畅通、产业链完整;意溪镇有很多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木雕工艺精美绝伦;两者一拍即合,将木雕“嫁接”到家具上。一方面将大师引入中山,在当地建立“大师工作室”,指导中山家具制作的工艺设计;另一方面,在意溪镇征地2000亩,建立家具产、展、销基地,为潮州木雕走向市场打开新路。

现在像大涌与意溪一样合作发展的已有9对18个专业镇,通过启动发展思路、干部交流、行业协会、特色产业、市场开拓、招商引资等“八个对接”,高起点制定“一镇一特色,镇镇有亮点”帮扶计划。目前,潮州木雕、潮绣、婚纱、陶瓷、不锈钢等与中山红木家具、服装、五金、灯饰等“中山美居”产业集群的合作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镶嵌式”帮扶模式推动两市专业镇合作共赢。

对于潮州,技术创新、资金等配套是制约当地产业发展的最为突出因素。中山、潮州借鉴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做法,将中山公共技术类的服务平台引进潮州,联手打造市场化运营的市、区、镇、企“四级创新平台”。作为市级平台的潮州—中山产业创新创意中心已于5月26日全面对外运营。创新平台完全面向市场,一方面将通过一站式公共服务及共性技术平台,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新市场“五新服务”,帮助潮州主导产业及企业创新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资金、市场、人才及管理“五大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将围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吸引高端项目、高端人才落户,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设备自动化、电子商务、产业孵化、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系统培训、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综合服务,有力促进潮州11万多家市场主体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

园区共建,是广东对口帮扶行之有效的办法。然而,中山让这种传统方式变得更加出彩。两市采用“打包开发建设”、“合作开发建设”两种模式,将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园区布局为南山分园、径南分园、临港分园、潮安分园、湘桥分园“一区五园”。“在园区运作模式上,我们打牌子、派班子、出票子、闯路子,但不分果子,园区税收留成全归潮州。”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说,中山对口帮扶潮州,要强化协作意识,最终促进共赢发展。中山将发挥自身品牌优势,派出骨干组建新的运营公司管理园区,并投入开发建设资金,利用园区所在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条件吸引产业聚集,最终实现企业、园区、政府三赢。通过市场化运作,园区的建设全速铺开。5月7日,中山火炬开发区与潮州经济开发区达成了总投资额约15亿元的“潮州市中山火炬科技园”项目协议,着力将科技园打造成为粤东最适宜投资创业的产业转移园区示范平台。

通过全方位合作交流机制,中山—潮州对口帮扶工作正从经济范畴向社会范畴覆盖,使对口帮扶成为两市群众普遍受益的过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