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中国更名落实、阿里影业 “芙蓉出水”的消息,给影视界带来了一次震动。互联网这个“圈外人”进入传统影视圈攻城略地,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互联网对电影的影响,除了加强影片与观众的互动,满足观影需求外,还体现在它能提供方便流畅的网络预售、购票服务,以及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方式进行电影投融资等方面。可以说,互联网已渗透到电影投资、制作、发行产业链的许多重要环节,开始形成独特的生态链闭环,并以其便捷的操作和高效的执行获得各方的追捧。
那么,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互联网对电影产业的深远影响又将展现在哪几个方面呢?有3个方向可以关注。
其一是电影的本源——创作。互联网时代,电影创作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更为关键的是,它的创作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以互联网最具代表性的大数据和众筹举例,前者可以让电影制作者在电影创作阶段就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后者则可在影片开拍前,用类似“预付费”方式,解决制作者资金上的部分后顾之忧。此外,在传统电影产业链上,发行公司往往获得最丰厚的利润,而随着电影O2O模式的尝试推广,发行方的业内权重将发生变化。或许,日后关于分成的更多话语权也将前移至创作环节。
其二是版权利好。近年来,各家互联网视频公司为购买、竞争电影版权大大发力,频频动作。主要视频网站每年版权支出更是以10亿元级当量计算。与此同时,电影付费点播的模式也逐渐被观众接受,并为网站积累起一定规模的在线影视消费人群。互联网版权市场逐步完善是大势所趋,在此大环境下,拥有经典优质电影的版权方将获得更多收益。
其三是电影衍生品市场蓄势待发。在好莱坞,影片的衍生品收入甚至可以高于票房,约占到影片总收入的七成。而在我国,许多国产电影九成以上收入还都是来自票房和植入广告,衍生品收入非常微薄,甚至没有。未形成版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和衍生品本身缺乏创意设计,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两大主要原因。但互联网强大的整合力,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以阿里巴巴为例,其旗下的天猫商城5月与北京国际设计周达成战略合作,并共同推出“设计猫”产品,一举拥有大量设计师资源,同时进行设计作品和用户反馈的积累。这些或将成为其在未来电影衍生品市场进行次第开发的优势资源。
总之,互联网与电影产业间的“基因”正在重新整合。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终归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的观众期待以更舒心的方式,欣赏到更多好看接地气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