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和2014年创业板与债券市场的走势形成了一个显著的轮回。从角度,不难发现主力资金在大类资产间“悄悄地”进行了转换,这个过程中风险偏好也出现了微妙变化。
粗糙地说,容纳资金的有四个“池子”——债券、股票、商品和外汇,其中避险品种有三,分别是国债、黄金和美元,除此以外,池子里的其他品种都是风险资产。根据美林时钟理论,这四类资产会根据经济周期的更迭而出现逐次轮动,风险偏好亦是如此,所以,通过观察主力资金的流动可以去追逐利润——尽管盈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就像《追踪资金流》这本书里灌输的一个观念,因为资金在避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四个池子里不断地流动,所以,这四个池子中的资产存在非常强的内在关联。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美债和我国的国债收益率相关性非常强,甚至在某些时候,美债收益率还表现出一定的领先性,尽管这种领先性不是足够稳定。很多研究者对其背后的共同驱动因素做了大量详尽的研究,比如,通胀的传导、全球经济的共振、流动性的潮起潮落等。而落实到技术层面,风险偏好的波动导致主力资金的进退,进而也导致了各经济体债市的冷暖。虽然主力资金在债市上的筹码分布不太容易预测,但并非不可观测,同时债券市场的趋势性通常较强,所以,持续跟踪观测或许能够创造出一定的价值。
2014年以来,大部分经济体的国债收益率均出现了下行,不过还未下行至去年5月美联储紧缩预期初始时的水平。同时,今年黄金非商业净头寸尽管有波动,但总体呈现出低位小幅反弹的态势。而去年因汇率大幅贬值而造成股市急速下跌的几个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尼等,今年也实现了整体上行。商品货币如澳元、新西兰元等在整体经济疲弱的背景下也走出了V形反弹。从这些市场的表现来看,均体现了流动性悲观预期的修复和风险偏好的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