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 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课莫刷屏
□ 李尚飞

一颗迷失于手机的心灵会正确地面对生活的贫乏和枯燥吗

高校课堂大学生“刷屏族”有增无减,有的学校近100人的课堂,除了一少部分学生还算认真听讲,大部分学生都在低头不停地刷屏。大概是忍无可忍,有些大学下了规定,定时关闭校内教学区域免费提供的无线网络信号。

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置若罔闻而专心于刷屏,很难说是借助手机在学习专业知识;课本放在眼前而视若无睹,很难说是利用手机在解决一个学科问题。那么,不论刷屏是为了什么,有一点至少是肯定的:这样的行为,势必与专业无关,与学科无关。

这种不良的上课习惯,很长时间以来都为部分明智之士所诟病:荒费大好时光不懂得汲取知识,浪费学习机会不懂得提升能力,耗费大量精力不懂得提高修养。然而,我从许多学生道说的共同的刷屏原因中,窥见了值得我们格外警惕的一种现象。

“手机放眼前,不看忍不住。”“坚持十分钟不刷开它都做不到。”“其实看了也没什么意思,可就是忍不住。”这些把玩手机原因如出一辙:不知什么时候,许多的大学生成为了手机的奴隶,不但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手机上,而且他们的心理也因为手机的存在而变得焦躁不安,难以宁静;他们在上课,但他们的思绪却是纷乱的,意念却是芜杂的,甚至心性也是不安的。

“学须静也”,不驰骛于外物,从古到今,从中到外,都是哪怕只有一点小成就的人都特别强调的观点。儒家思想中将关于为学的品性归结为七个字,即“知止定静安虑得”,“得”是结果,而其中的“知止定静安虑”六条,则无不与摒除外界的干扰、保持一颗凝定的心灵有关。不能达到这六条,则便无所谓“得”了。就学问而言,这七个字可以说有着普遍的意义;就生活而言,它也体现着深刻的哲理。试想,一双沉溺于手机的眼睛会去关注周围的现实世界吗?一颗迷失于手机的心灵会正确地面对生活的贫乏和枯燥吗?

只有在老师的提醒下,才偶尔抬起头来匆匆抬眼瞄一下黑板然后做点笔记的学习,注定只是为考试而学的学习。甚至推测得过分一些,估计以这样的学习质量考试都成问题。那么,上大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难道毕业时睁着因为过度地看手机而酸涩的眼睛、晃着因为过度地刷屏而颤抖的手指、怀着因为过度地上网而躁动的心灵,就是那神圣的学堂赐予自己的最佳礼物?

定时关闭校内教学区域免费提供的无线网络信号,只是其中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手段。面对此种境况,大学应抱着为学校未来负责、为人才培养负责的态度来寻找适合自己学校的有效方法,努力遏制这种不良现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